三壶
sān hú
  • 拼 音:sān hú
  • 注 音:ㄙㄢ ㄏ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方丈 、 蓬莱 、 瀛洲 的合称。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形如壶器。”

  • 基本含义
    指的是人们在交际应酬或商务活动中,为了表示热情好客,不断地给客人倒酒,酒壶不断地更换。也比喻迎合对方意见,不断改变态度。
  • 详细解释
    成语“三壶”源自古时候的饮酒礼仪。在古代,主人招待客人时,会不断地给客人倒酒。当一壶酒空了,立即更换成另一壶酒,以示热情好客。因此,“三壶”成语中的“三”指的是不断更换的次数,而“壶”则代表酒壶。这个成语后来引申为迎合对方意见,不断改变态度的意思。
  • 使用场景
    在社交场合、商务谈判或政治斡旋等场景中,可以使用成语“三壶”来形容某人为了迎合他人,不断改变自己的立场或态度。
  • 故事起源
    成语“三壶”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韩国。据说,韩国有个叫韩非的人,他非常擅长辩论和斡旋。有一次,韩非被派去与齐国进行谈判,他为了争取齐国的支持,不断地给齐国的使者倒酒,酒壶换了三次,以示对方的重要性和自己的热情好客。最终,韩非成功地争取到了齐国的支持,这个故事流传开来,后来也就形成了成语“三壶”。
  •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主语为人,谓语为“三壶”。
  • 例句
    1. 在商务谈判中,他总是能够灵活运用“三壶”的策略,赢得对方的支持。2. 这个政客为了争取选民的支持,不断地更换立场,实在是个典型的“三壶”人物。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想象在一次酒宴上,主人不断给客人倒酒,酒壶不断更换的场景来记忆成语“三壶”。也可以将“三壶”与迎合他人、不断改变态度的意思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社交、谈判、斡旋等相关的成语,如“四海之内皆兄弟”、“百折不挠”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生日聚会上像“三壶”一样不断地给朋友们倒果汁。2. 中学生:他为了迎合老师的意见,不断地更换自己的论点,真是个“三壶”人物。3. 大学生及以上:政客为了争取选民的支持,不断更换立场,真是个典型的“三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