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逋
táo bū
  • 拼 音:táo bū
  • 注 音:ㄊㄠˊ ㄅㄨ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犹逋逃。 宋 王庭珪 《送骆仲武》诗:“鞭且勿施安用蒲,三年竟亦无逃逋。” 清 梅曾亮 《礼部侍郎陈公墓志铭》:“﹝ 陈用光 ﹞未几病,梦 陈州公 曰:‘求吾木于家,以是药汝,疾其逃逋。’”《六部成语注解·兵部》:“缉捕无逃逋之患。拿贼的时候儿,一个也不能逃脱,没有留下后患的事情。”

  • 基本含义
    逃亡,逃跑
  • 详细解释
    逃逋是指逃亡或逃跑,特指逃避法律、责任等。它强调了逃避的行为,暗示了逃避者可能面临的困境和后果。
  • 使用场景
    逃逋常用于形容逃避法律的犯罪嫌疑人、逃避责任的人或逃避困境的人。它可以用来描述各种逃避行为,如逃避工作、逃避约束等。
  • 故事起源
    逃逋一词最早见于《汉书·食货志上》:“逃逋者,远客也。”这句话意味着逃亡者是远离家乡的人。后来,逃逋逐渐演变为指逃避法律、责任等的行为。
  • 成语结构
    逃逋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组成的,表示逃避行为。其中,“逃”表示逃跑,“逋”表示逃亡。
  • 例句
    1. 他因为逃逋而被判刑。2. 这个公司老板逃逋到了国外。3. 他总是逃逋责任,从不承担后果。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逃”和“逋”两个字形象化,将“逃”想象成一个人在逃跑,而“逋”则想象成一个人在远离家乡的旅程。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并理解该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类似含义的成语,如“逃之夭夭”、“逃脱”等,以扩大对逃避行为的描述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逃逋了,老师找不到他了。2. 初中生:他逃逋了好多天,终于被警察抓住了。3. 高中生:他因为逃逋而失去了很多机会,现在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