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则
píng zé
  • 拼 音:píng zé
  • 注 音:ㄆㄧㄥˊ ㄗㄜ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使法则公平。谓按照封地大小和土质美恶制定征收税赋的标准。《周礼·夏官·大司马》:“均守平则,以安邦国。” 郑玄 注:“诸侯有土地者均之,尊者守大,卑者守小;则,法也。” 孙诒让 正义:“ 刘台拱 云:‘平则,所谓以地美恶为轻重之法。’案 刘 説是也。此则与《大宗伯》‘五命赐则’义同,即《大司徒》土均之法也。”

  • 基本含义
    指事物在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情况下才能保持稳定。
  • 详细解释
    成语“平则”是由“平”和“则”两个字组成的。其中,“平”表示平衡、稳定;“则”表示条件、规则。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只有在事物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情况下,事物才能保持稳定。它强调了在各种关系中保持平衡的重要性,如平衡的力量分配、平衡的权益保障等。
  • 使用场景
    成语“平则”常用于描述事物在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情况下达到稳定的状态。可以用于形容国家、社会、组织等各种层面的平衡和稳定。
  • 故事起源
    成语“平则”的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但从字面意思来看,这个成语强调了平衡的重要性,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中庸之道”有一定的关联。中庸之道强调了在各种关系中保持平衡,避免过度和偏颇,以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
  •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平”和“则”。
  • 例句
    1. 只有在各方利益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情况下,社会才能保持稳定,实现和谐发展。2. 在团队中,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都应该平衡,才能保持团队的稳定和凝聚力。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平则”这个成语与平衡和稳定的概念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个平衡的天平,只有在两边的重量相等的情况下,天平才能保持平衡。这样的记忆图像可以帮助记住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平衡和稳定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平衡”、“稳定”、“均衡”等,以扩展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保持班级的平衡,每个人都要有机会参与活动。2. 初中生:只有在学习和休息的平衡中,我们才能保持身心健康。3. 高中生:在选课时要注意科目的平衡,不要只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4. 大学生:大学生活要注重学业和社交的平衡,既要努力学习,又要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