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指
míng zhǐ
  • 拼 音:míng zhǐ
  • 注 音:ㄇㄧㄥˊ ㄓㄧ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弹响手指。《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二年》:“左右小有异议者,輒为 用之 陷死不旋踵,但潜抚膺鸣指,口不敢言。” 胡三省 注:“鸣指,即弹指也。”《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 文殊 遶女人三帀,鸣指一下,乃托至 梵天 ,尽其神力而不能出。”

  • 基本含义
    比喻才思敏捷,思维敏锐。
  • 详细解释
    鸣指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鸣”和“指”。鸣指原指弹奏乐器时,指法灵活敏捷,能够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比喻人的才思敏捷,思维敏锐,能够迅速准确地理解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
  • 使用场景
    鸣指常用于形容人的思维敏捷、才智出众的情况。可以用于赞美某人在解决问题、思考复杂情况时的聪明才智。
  • 故事起源
    鸣指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卫将军骑劫列车列传》中。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卫国将军骑劫了敌国的列车,敌国派出一位名叫孟尝君的谋士前来劝降。骑劫列车的将军对孟尝君的言辞敏锐地作出了回应,展现了他的才智和决断力。后来,人们就用“鸣指”来形容这位将军的聪明才智。
  • 成语结构
    动词+名词
  • 例句
    1. 他在会议上鸣指一番,让大家对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2. 这位学者鸣指之间,就能够准确抓住问题的关键。3. 他的思维敏捷,总是能够鸣指解决棘手的难题。
  • 记忆技巧
    可以将“鸣指”与才智敏捷的形象联系起来,例如想象一个人在弹奏乐器时指法非常灵活,发出悦耳的声音,这样就能够记住“鸣指”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才智、智慧相关的成语,例如“才高八斗”、“智勇双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数学比赛中鸣指解答了所有的题目。2. 初中生:她的思维敏捷,总能鸣指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3. 高中生:他的演讲能够鸣指点出社会问题的症结,引起了大家的共鸣。4. 大学生:在辩论比赛中,他鸣指提出了一系列有力的论据,赢得了比赛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