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挠
qǔ náo
  • 拼 音:qǔ náo
  • 注 音:ㄑㄩˇ ㄣㄠ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曲橈 ”。1.弯曲。《礼记·明堂位》“ 殷 以椇” 汉 郑玄 注:“椇之言枳椇也,谓曲橈之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白杨,性甚劲直,堪为屋材;折则折矣,终不曲挠。”
    (2).不正直。 汉 王充 《论衡·答佞》:“人操行无恒,权时制宜,信者欺人,直者曲挠。”
    (3).指枉法。《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是察阿党” 汉 郑玄 注:“阿党,谓治狱吏以私恩曲橈相为也。”
    (4).退缩;屈服。《战国策·齐策一》:“战不胜, 田忌 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 鲍彪 注:“曲挠,言师不直前而败。”《晋书·刘毅传》:“ 毅 夙夜在公,坐而待旦,言议切直,无所曲挠,为朝野之所式瞻。”
    (5).指用手指轻抓。 许地山 《七宝池上底乡思》诗:“但我的夫君,还把我底四肢来回曲挠。”

  • 基本含义
    曲挠指弯曲、扭曲,形容事物弯曲不直。
  • 详细解释
    曲挠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事物弯曲、扭曲的状态。它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形状、线条的弯曲,也可以用来形容思维、道路等的曲折、复杂。
  • 使用场景
    曲挠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事物的形状、路径、思维等方面的弯曲、扭曲。可以用于文学作品、日常交流、写作等场景中。
  • 故事起源
    曲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中。在这本书中,曲挠被用来描述人体的病理现象,比如脉搏曲挠、筋脉曲挠等。后来,这个形容词逐渐演变成了用来形容事物弯曲、扭曲的状态。
  • 成语结构
    曲挠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曲”表示弯曲、扭曲,“挠”表示扭动、曲折。
  • 例句
    1. 他的思维非常曲挠,总是想到一些别人想不到的点子。2. 这条小路曲挠多弯,不容易找到目的地。3. 这个酒瓶的形状很曲挠,不容易拿稳。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根弯曲的线条,形状像字母“S”,然后联想到曲挠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曲挠相关的成语,比如曲径通幽、曲径通幽、曲径通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根树枝曲挠得像一条小蛇。2. 初中生:她的脚指头曲挠得很别扭。3. 高中生: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曲挠复杂,需要耐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