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苇
shù wěi
  • 拼 音:shù wěi
  • 注 音:ㄕㄨˋ ㄨㄟ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捆扎的芦苇。《史记·田单列传》:“ 田单 乃收城中得千餘牛,为絳繒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 唐 张随 《纵火牛攻围赋》:“因七尺之殊状,画五彩之奇文,先事以谋,凿垣之门暗啟;及期而进,束苇之火遂焚。”

  • 基本含义
    指人或事物受到束缚、限制,无法自由发展。
  • 详细解释
    束苇是由“束”和“苇”两个词组成的,其中,“束”表示束缚、限制,“苇”表示苇草,因苇草生长在沼泽地上,容易受到限制,所以成为了表示束缚、无法自由发展的象征。束苇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或事物受到外界条件或限制因素的束缚,无法自由发展。
  • 使用场景
    束苇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受到各种限制,无法自由展现自己的能力或潜力。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在工作环境中受到上级的束缚,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也可以用来形容社会中受到各种因素限制的个体或团体。
  • 故事起源
    束苇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诗经·秦风·蒹葭》:“蒹葭之翩翩兮,於飞之羽翼。”其中“蒹葭”就是苇草的别称,这句诗意味着苇草在风中摇曳,展示了自己的自由和活力。而束苇则是从相反的角度出发,描述了苇草受到限制和束缚的状态。
  •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形象地描述了人或事物受到束缚、限制的状态。
  • 例句
    1. 他的创造力被公司的各种规定束苇住了。2. 这个项目因为资金不足一直在束苇状态,无法正常进行。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束苇”想象成一根苇草被绑在一起,无法自由摇曳的形象,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苇草的生长环境和特点,以及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束手无策”、“束缚手脚”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想象力被束苇住了,不敢尝试新的创意。2. 初中生:学生的创造力受到束苇,无法展现自己的才华。3. 高中生:他在家庭的束苇下,无法追求自己的梦想。4. 大学生:大学生在就业压力下,常常感到束苇,无法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