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下省
mén xià shěng
  • 拼 音:mén xià shěng
  • 注 音:ㄇㄣˊ ㄒㄧㄚˋ ㄕㄥ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省称“ 门下 ”。官署名。 后汉 谓侍中寺。 晋 时因其掌管门下众事,始称门下省。 南北朝 因之,与中书省、尚书省并立,侍中为长官。 隋 承其制。 唐 龙朔 二年改名东台, 咸亨 初复旧称, 武则天 临朝,改名鸾堂、鸾台。 神龙 初复旧称, 开元 元年改名黄门省,五年仍复旧称。 宋 因之, 元 废。门下省掌受天下之成事,审查诏令,驳正违失,受发通进奏状,进请宝印等。其长官初名侍中,后又或称左相、黄门监等。《宋书·王僧达传》:“ 僧达 文旨仰扬,詔付门下。侍中 何偃 以其词不逊,启付南臺,又坐免官。”《隋书·百官志上》:“门下省置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各四人,掌侍从左右,摈相威仪,尽规献纳,纠正违闕。” 宋 张淏 《云谷杂记·门下》:“门下省掌管詔令,今詔制之首,必冠以门下二字,此制盖自 唐 已然。 傅亮 《修张子房庙教》,首曰纪纲, 唐 吕延济 注云:纪纲为主簿之司,教皆主簿宣之,故先呼之,亦犹今出制首言门下是也。”参阅《通典·职官三》、《旧唐书·职官志二》。

  • 基本含义
    指在某人门下学习或拜师学艺。
  • 详细解释
    门下省是由“门下”和“省”两个词组成的成语。“门下”指的是拜师学艺的地方,即师门;“省”指的是学习、领悟。成语“门下省”表示在某人门下学习或拜师学艺,通过虚心向他人学习,领悟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一个人虚心向他人学习,师德高尚,勤奋好学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学习成果,表示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指导。
  • 故事起源
    《史记·张丞相列传》中记载了门下省的故事。故事中,张良拜刘邦为师,虚心向他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谋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虚心向他人学习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 成语结构
    成语“门下省”的结构为“名词+动词”,表示在某人门下学习的动作。
  • 例句
    1. 他是一位勤奋好学的学生,经过多年的门下省,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画家。2. 他在大师门下省了十年,终于成为了一位技艺精湛的厨师。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门下省”与拜师学艺的场景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自己在某位名师的门下虚心学习,通过刻意练习和领悟,最终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就。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门下省”相关的成语,如“拜师学艺”、“虚心学习”等。也可以了解更多与学习、教育相关的成语,扩展自己的成语知识库。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在老师的门下省,努力学习知识。2. 初中生:他通过多年的门下省,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运动员。3. 高中生:我希望能够在大学期间在优秀教授的门下省,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4. 大学生:我在实习期间在公司的门下省,学到了很多实践经验。5. 成年人:我在新工作的头几个月里多在老板的门下省,逐渐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