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道
lǐ dào
  • 拼 音:lǐ dào
  • 注 音:ㄌㄧˇ ㄉㄠ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道理;理法。 汉 徐干 《中论·修本》:“人心莫不有理道,至乎用之则异矣,或用乎己,或用乎人。”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三年四月》:“今陛下还宫已数日,将士直突呼叫,入至殿门,诚为不知理道。” 严复 《论世变之亟》:“ 中国 理道与西法最相似者,曰恕,曰絜矩。”
    (2).理政之道。 唐 韩偓 《朝退书怀》诗:“孜孜莫患劳心力,富国安民理道长。”《旧五代史·世袭传二·钱鏐》:“﹝ 钱鏐 ﹞迨於晚岁,方爱人下士,留心理道,数十年间,时甚归美。” 宋 王谠 《唐语林·夙慧》:“ 开元 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
    (3).指文章的义理。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文士轻薄不顾理道,有甚害义者。” 明 李东阳 《送毕验封充淮府册封副使》诗序:“文学足以考据理道,才略足以酬应事变。” 清 梅曾亮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 陈公 ﹞为古文学,得於 桐城 姚姬传 先生;扶植理道,宽朴博雅。”

  • 基本含义
    指合乎道理,符合道德规范,符合常理。
  • 详细解释
    理道是由“理”和“道”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理”指的是事物的道理、规律,表示合乎道理、符合常理;“道”指的是道德规范、道义准则,表示符合道德要求。理道的含义是指言行合乎道理,符合道德规范,符合常理。
  • 使用场景
    理道常用于强调言行要符合道理、合乎道义的场合,可以用于表达对他人的规劝、劝告或批评。
  • 故事起源
    理道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这篇古代文献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子罕的人因为自己的行为不合理,被人们批评。子罕听到批评后非常懊悔,并发誓要改正自己的错误,遵循道义。因此,人们就用“理道”来形容言行合乎道理、合乎常理。
  • 成语结构
    理道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理”是动词,“道”是宾语。
  • 例句
    1. 他的言行始终符合理道,赢得了大家的尊敬。2.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要坚持理道,不能偏离正轨。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理道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道路上,拿着一本书,认真地阅读其中的道理,表示他在遵循道义,言行合乎道理。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道德、伦理相关的成语和故事,可以深入理解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理道,不欺负同学。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遵循理道,努力学习。3. 高中生:在面对选择时,我们要理道思考,不做违背道义的事情。4. 大学生:在社会中,我们要坚守理道,不做违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