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掠
piāo lüè
  • 拼 音:piāo lüè
  • 注 音:ㄆㄧㄠ ㄌㄩㄝ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剽掠 piāolüè
    [loot] 抢劫掠夺;击杀
    敌兵剽掠各大城乡
    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唐· 杜牧《阿房宫赋》

  • 详细解释

    亦作“剽黥”。1.击杀。《文选·左思<吴都赋>》:“刦剞熊羆之室,剽掠虎豹之落。” 李周翰 注:“刦剞、剽掠,发掘伤击之也。”
    (2).抢劫掠夺。《北齐书·高季式传》:“ 山 东旧贼 刘盘陀 、 史明曜 等攻劫道路,剽掠村邑。”《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 中都 、 平州 及饥荒地并经 契丹 剽剠有质妻卖子者,官为收赎。” 郭沫若 《<孔雀胆>的故事》:“ 明二 粮乏,颇事剽掠。”
    (3).抄袭窃取。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八:“《支甲》谓或疑所载颇有与昔人传记相似处,殆好事者饰説剽掠,借为谈助。” 明 宋濂 《<剡源集>序》:“又稍上之,剽掠前脩语録,佐以方言,累十百而弗休。”

  • 基本含义
    指抄袭他人的作品或思想,以为己有。
  • 详细解释
    剽窃是指通过抄袭他人的作品或思想,以为己有。这种行为是一种知识和创意的盗窃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也违背了学术道德和诚信原则。
  • 使用场景
    剽窃这个词语常常用于讨论学术界、文学界、艺术界等领域中的抄袭行为。它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没有原创性、缺乏创新的人或作品,以及那些不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
  • 故事起源
    剽窃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定公十二年》:“剽犍之地,以予之民。”这里的“剽犍”指的是一种犯罪行为,后来引申为抄袭、盗窃他人的作品或思想。
  • 成语结构
    剽窃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剽”是动词,表示抄袭、盗窃;“窃”是动词,表示偷取、窃取。
  • 例句
    1. 这位学生在论文中剽窃了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严重违反了学术道德。2. 他被指控剽窃了一位作家的小说,导致了版权纠纷。
  • 记忆技巧
    可以把“剽窃”这个词语与盗窃行为联系在一起,想象一个人偷偷地抄袭他人的作品或思想,从而记忆这个词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如何避免剽窃行为,并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作文被老师指责为剽窃,因为他完全复制了一篇网络上的文章。2. 初中生:这个学生在考试中剽窃了同学的答案,结果被老师发现了。3. 高中生:那个学生剽窃了一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了论文。4. 大学生:在学术界,剽窃是一种不可接受的行为,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丧失学术声誉和法律责任。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和记忆“剽窃”这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