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诲
nà huì
  • 拼 音:nà huì
  • 注 音:ㄣㄚˋ ㄏㄨㄟ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进献善言。《书·说命上》:“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 孔 传:“言当纳諫诲直辞,以辅我德。” 蔡沉 集传:“朝夕纳诲者,无时不进善言也。”《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必有三老五更,以崇至敬,乞言纳诲,著在惇史。” 唐 元稹 《萧俛等加勋制》:“王功曰勋,兹用报汝,尚克纳诲,毋忘协心。”《明史·张居正传》:“先生有师保之责,与诸臣异。其为我朝夕纳诲,以辅台德,用终先帝凭几之谊。”

  • 基本含义
    接受教诲并加以吸收,使自己得到提高。
  • 详细解释
    纳诲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包括“纳”和“诲”。其中,“纳”表示接受、收纳,而“诲”则表示教诲、教导。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接受教诲并加以吸收,使自己得到提高。它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个人对知识的渴望。
  • 使用场景
    纳诲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勤奋学习、虚心向他人学习的情况。它可以用来表达一个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进步的追求。这个成语适用于各种学习场景,例如学校教育、职业培训以及个人自我提升等。
  • 故事起源
    关于纳诲的具体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它源于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教育理念。儒家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学习和教育可以改善个人和社会。纳诲这个成语就是从儒家教育思想中衍生出来的,强调了个人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
  • 成语结构
    纳诲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纳”为动词,表示接受、收纳;“诲”为名词,表示教诲、教导。整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应用。
  • 例句
    1. 他勤奋学习,不断纳诲,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2. 这个学生虚心纳诲,不断进步,成绩逐渐提高。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纳诲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海绵,不断地吸收知识,接受他人的教诲,使自己得到提高。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纳诲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儒家思想和古代中国的教育制度。了解儒家教育的原理和实践,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纳诲这个成语的背后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明在老师的纳诲下,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2. 大学生们虚心纳诲,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3. 老年人也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纳诲,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