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堂
xià táng
  • 拼 音:xià táng
  • 注 音:ㄒㄧㄚˋ ㄊㄤ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下堂 xiàtáng
    (1) [finish class] 〈方〉∶上完一堂课后下课
    (2) [abandoned or divorced woman]∶旧指妻妾被丈夫遗弃

  • 详细解释

    (1).谓离开殿堂或堂屋。《礼记·郊特牲》:“覲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天子之失礼也。”《管子·中匡》:“公遽下堂曰:‘寡人非敢自为修也, 仲父 年长,虽寡人亦衰矣,吾愿一朝安 仲父 也。’” 唐 韩愈 《马府君行状》:“夫人 滎阳 郑氏 ……有贤行,侍君疾,逾年不下堂。”《秦并六国平话》卷上:“ 平王 虽居尊位做天子,但王室荡无纲纪,甚至下堂而见诸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女朝旦朝母,捧匜沃盥,下堂操作,无不曲承母志。”
    (2).谓妻子被丈夫遗弃或和丈夫离异。《后汉书·宋弘传》:“ 弘 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宋 陈善 《扪蝨新话·心无定见故无定论》:“菅蒯不可以代匱,糟糠不可以下堂。”

  • 基本含义
    指下台、退下,表示官员离开官场或辞去职务。
  • 详细解释
    下堂是一个古代的官场用语,堂指的是官署的大厅,下堂即指官员离开官场,或者辞去官职。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官员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官场或者辞去职务,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退隐、离开尘世。
  • 使用场景
    下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官员离职或者退隐的情况。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可以用下堂来形容某人辞去工作,或者某人退休、离开职位的情况。
  • 故事起源
    下堂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场。在古代,官员在官场上处理公务时,通常是坐在高堂之上,而百姓则在下面等候。当官员处理完公务后,就会从高堂下来,表示离开官场。因此,下堂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下堂。
  • 例句
    1. 他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下堂休息一段时间。2. 这位官员因为贪污受贿,最终被迫下堂。3. 老师宣布退休,全班同学齐声欢呼:“老师下堂了!”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下堂”这个成语与官员离开官场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官员从高堂下来,表示离开官场的情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官场相关的成语,如“入主白宫”、“卧薪尝胆”等,加深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下堂后,我们都非常想念她。2. 初中生:这位官员因为犯了错误,被迫下堂离职。3. 高中生:他在大学毕业后立刻下堂,去创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