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求收留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微博求收留 - 简介

    29岁的许单单目前在一家基金公司做互联网分析师,因房租上涨,发微博求收留。截至目前,他已经接到60多人邀请,其中不乏女性,日期可以排满一年。

    发微博求收留

    许单单在微博上称,由于房租大涨,需要换一种有创意的方式解决居住问题。“所以我计划:后天起把房子退了,把行李放朋友家。每晚换一个朋友家客厅,和他喝点酒聊聊天,这样既解决了睡觉问题,还增加了和朋友们的接触、增进了感情。”

    他之前在金融街某小区租了一个60多平方米的大开间。前几天房子到期,中介将原来5000元的房租提高到6500元,“涨了30%。”

    许单单开始寻找房子,但是周边小区租金都太高。在他生日的前一天晚上,中介又打电话催他尽快搬家,“我一气之下,就在微博上发了求收留的想法。”

    网友邀请

    微博发出当天晚上,就有四五十个人在微博上给他回复,“就说来我们这吧。” 四五十个人里,最多有五个是见过的,另外有六七个是在微博上互相关注的,其余三四十个人,是以前没有见过的也没有关注过的。“这些人中,有人要提供两个月,有人要提供几天,全部加起来已经一年了。”

    其中有10个女网友的邀请,全是之前没见过的。

    林翠是这10个女网友之一。她说,与许单单不认识,在微博上看到这个人挺不错,希望能交个朋友,“我家是两室一厅,我准备让他睡沙发。”

    至于安全问题,林翠说,“觉得许单单是个正经人。而且我有男友跟我住在一起。邀请许单单,也是征得男友同意的。”

    行程

    2011年3月8日,许单单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活”。

    许单单从租房里搬出行李,把冬天的衣服和书籍放到了朋友家中,把春夏装放到公司衣柜。

    第一站是一位同行赵宇杰租住的酒店。 “畅谈了两个半小时,宇杰是传媒分析师。从互联网到传媒到投资,谈得很深入。我们也算是第一次见面,但是由于之前微博交流过,一见如故。”第二天,许单单在微博上说。许单单说,“如果去别人家,我会带睡衣、洗面奶、牙刷、毛巾。”说完,他展示了铅笔盒大小的透明包。许单单特别声明说,不去别人家洗澡。“因为我觉得每个人对卫生的要求不一样。”每天下了班,去健身房洗澡,然后换一身衣服,到别人家里,就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

    2011年3月9日,许单单来到第二站一家公司的会议室内。昨日,他住在另一家公司市场总监夏济家里。他说,今晚住哪还没定,不过有可能去一名女网友家里。

  • 基本含义
    指在困境中向他人求助,希望得到帮助或庇护。
  • 详细解释
    微博求收留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微博指微小的求助,求收留表示寻求庇护或帮助。这个成语强调了在困境中寻求别人的帮助和支持。
  • 使用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当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的请求,并希望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庇护。可以用于口语交流、写作、演讲等场合。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人因为犯了错误而被追杀,他跑到一户人家门前求救。这户人家原本并不认识他,但是看到他如此危险的情况,于是决定给他提供避难所,把他收留了起来。后来,这个人得到了庇护,安全地度过了危险时期。这个故事就是微博求收留成语的故事起源。
  •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两个词组成,分别是“微博”和“求收留”。
  • 例句
    1. 在困难时,他微博求收留,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2. 他的朋友微博求收留,希望能够在他的家里暂时寄宿一段时间。3. 当我面临困境时,我向朋友微博求收留,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微博的形象与求收留的含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人在微博上发布一条求助信息,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庇护。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求助、庇护和支持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求助于人”、“庇护”、“支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学校迷路了,就微博求收留,让老师帮助我回到教室。2. 初中生:考试前,我向同学微博求收留,希望他能帮我补习数学。3. 高中生:我在写作文时遇到了困难,就向老师微博求收留,希望得到他的指导和支持。4. 大学生:我在找实习机会时,向亲戚微博求收留,希望能够在他们的公司实习。5. 成年人:我在创业时遇到了困难,向朋友微博求收留,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