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盗
zéi dào
  • 拼 音:zéi dào
  • 注 音:ㄗㄟˊ ㄉㄠ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指偷窃、劫夺财物的人。《管子·七法》:“姦民伤俗教,贼盗伤国众。” 尹知章 注:“盗贼之人,常欲损败於物也。” 晋 张载 《七哀诗》:“季世丧乱起,贼盗如豺虎。” 清 阎尔梅 《万佛阁募缘疏》:“百姓妇女,市儿贼盗,转相煽惑,姦藏祸深。”
    (2).谓偷窃、劫夺财物。《隋书·西域传·漕国》:“国法严整,杀人及贼盗皆死。”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三折:“你既管着风火贼盗,有 李庆安 人命公事,你怎生不捉拿?”《红楼梦》第七三回:“贼盗事小,倘有别事,略沾带些,关係非小!这事岂可轻恕?”
    (3).指阴谋祸乱。《春秋·桓公十五年》“ 郑伯突 出奔 蔡 ” 晋 杜预 注:“ 突 既篡立,权不足以自固,又不能倚任 祭仲 ,反与小臣造贼盗之计,故以自奔为文罪之也。”

  • 基本含义
    指盗窃行为,也用来形容人品恶劣、行为不端的人。
  • 详细解释
    贼盗是由“贼”和“盗”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它的基本含义是指盗窃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用“贼盗”来形容人品恶劣、行为不端的人。这个成语主要用来批评和警示那些违法犯罪、不道德的行为。
  • 使用场景
    贼盗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和批评那些不法行为,比如盗窃、欺骗等。它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品行不端、行为不义的人。在写作、演讲或者讨论社会问题时,使用贼盗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 故事起源
    贼盗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名叫“贼盗”的狡猾小偷,他专门偷窃贵重物品。他的窃贼行为被人们知晓后,人们就用“贼盗”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行为不端的人。
  • 成语结构
    贼盗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它的结构比较简单明了。
  • 例句
    1. 他的行为像个贼盗,一直偷偷摸摸地做坏事。2. 这个公司的经理被揭发贪污,真是个贼盗行径。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贼盗”这个成语与盗窃行为联系起来,形成记忆图像。可以想象一个小偷在偷窃贵重物品的情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盗窃行为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对盗窃行为的态度和对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偷了同学的铅笔盒,真是个贼盗。2. 初中生:他的行为像个贼盗,一直偷偷摸摸地做坏事。3. 高中生:这个城市的贼盗犯罪率很高,大家要注意防范。4. 大学生:我们要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杜绝贼盗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