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事
shòu shì
  • 拼 音:shòu shì
  • 注 音:ㄕㄡˋ ㄕ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受事 shòushì
    (1) [the object of the action in a sentence;object]∶语法上指动作的对象,即动作所及于的人或事物
    (2) [take over a job]∶接受职事或职务
    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

  • 英文翻译

    1.{语} the object of the action in a sentence; object

  • 详细解释

    (1).接受职事或职务。《国语·鲁语上》:“诸侯祀先王、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三国志·魏志·任城威王彰传》:“ 太祖 戒 彰 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行事,尔其戒之。’”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六更》:“翌日,当直宫女须以未晓前先来受事。” 梁启超 《中国改革财政私案》:“受事一两年,即满篝满车以归。”
    (2).受所教之事。 汉 刘向 《说苑·正谏》:“先生就衣,今愿受事。”
    (3).句子里受动作支配的人或事物。如:“我看报”的“报”,“猫捉老鼠”的“老鼠”。表示受事的名词不一定做句子的宾语,如“衣服送来了”的“衣服”是受事,但是做句子的主语。

  • 基本含义
    指在某种情况下,被动地接受某种事物或遭受某种待遇。
  • 详细解释
    受事是一个描述被动接受或遭受的词语。它强调了在某种情况下,个体或事物没有主动权,而是被动地接受某种事物或遭受某种待遇。这个词语常用于描述某人被迫接受某种不愉快的结果、遭受某种不公平待遇或被迫做某事等情况。
  • 使用场景
    受事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个人或团体在某种情况下被动地接受某种事物或遭受某种待遇。它可以用于描述个人在工作、生活或社会环境中遭受不公平待遇,也可以用于描述团体在政治、经济或文化层面上不得不接受某种决策、政策或规定等。
  • 故事起源
    受事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在古代社会中,人们的地位和权力往往是不平等的,较弱的个体或团体常常被迫接受或遭受较强者的决策、待遇或控制。这种被动接受或遭受的情况在古代社会中非常普遍,因此就产生了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受事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由动词“受”和名词“事”组成。
  • 例句
    1. 他在公司受事太多了,真应该考虑换一份工作。2. 这个政策让农民受事太多,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了。
  • 记忆技巧
    为了记忆受事这个成语,可以将其与被动接受或遭受的情况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个人被迫接受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或者被迫遭受一些不公平待遇,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受事相关的成语,如“受宠若惊”、“受害者”、“受益者”等。这些成语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被动接受或遭受的情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游泳比赛中受事了,因为我没有赢得比赛。2. 初中生:我在学校里受事了,因为老师对我不公平。3. 高中生:我在考试中受事了,因为我没有考好。4. 大学生:我在实习中受事了,因为老板对我不满意。5. 成年人:我在工作中受事了,因为我的同事背后捅了我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