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恪
sān kè
  • 拼 音:sān kè
  • 注 音:ㄙㄢ ㄎㄜ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周 朝新立,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孙,给以王侯名号,称三恪,以示敬重。 周 封三朝说法有二。一说封 虞 、 夏 、 商 之后于 陈 、 杞 、 宋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昔 虞閼父 为 周 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 大姬 配 胡 公,而封诸 陈 ,以备三恪。” 杜预 注:“ 周 得天下,封 夏 、 殷 二王后,又封 舜 后,谓之恪,并二王后为三国。其礼转降,示敬而已,故曰三恪。”一说封 黄帝 、 尧 、 舜 之后于 蓟 、 祝 、 陈 。《诗·陈风谱》 唐 孔颖达 疏:“案《乐记》云:‘ 武王 未及下车,封 黄帝 之后於 蓟 ,封帝 尧 之后於 祝 ,封帝 舜 之后於 陈 ;下车乃封 夏后氏 之后於 杞 ,投 殷 之后於 宋 。’则 陈 与 蓟 祝 共为三恪, 杞 宋 别为二王之后矣。”后世帝王亦多承三恪之制。《新唐书·玄宗纪》:“﹝ 天宝 九载﹞九月辛卯,以 商 、 周 、 汉 为三恪。”《新五代史·晋高祖纪》:“﹝ 天福 二年春正月﹞封 唐 宗室子为公,及 隋 酅公 为二王后,以 周 介公 备三恪。” 清 钱谦益 《会同馆》诗之一:“会朝 青海 班三恪,莫讶胡儿説会同。”

  • 基本含义
    指严肃恭敬地对待长辈或上级,表示恭敬有礼。
  • 详细解释
    三恪是由“三”和“恪”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三”表示尊敬之意,“恪”表示恭敬之意。三恪的基本含义是指对长辈或上级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和行为,体现了尊重他人的传统美德。
  • 使用场景
    在中国社会中,三恪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人们在与长辈或上级交往时,应该保持恭敬有礼的态度。三恪可以在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各种场景中使用,以表达对长辈或上级的尊重和敬意。
  • 故事起源
    三恪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社会的士人文化。在古代,士人要遵守严格的礼仪规范,包括恪守尊长、尊敬上司的规定。三恪这个成语就是从这种士人文化中衍生出来的,用来形容人们对长辈或上级的恭敬态度。
  • 成语结构
    三恪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的意思都很明确。结构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 例句
    1. 他对长辈总是三恪有加,非常恭敬。2. 学生们在校园里要学会三恪,尊敬老师和学长学姐。
  • 记忆技巧
    要记住三恪这个成语,可以联想成“三个恪”,即“三个恭敬”。将“三个恭敬”与对长辈或上级的尊敬行为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礼仪习俗,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三恪这个成语。同时,学习其他与尊敬、礼仪相关的成语,如“尊师重道”、“敬老尊贤”等,可以拓展词汇量,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学校里遇到老师时,总是三恪有加,不敢有任何不礼貌的举动。2. 初中生:学校里教导主任对我们很关心,我们要用三恪的态度对待他。3. 高中生:面对老师的批评,我们应该保持三恪的姿态,虚心接受意见。4. 大学生:在实习单位,我要以三恪的态度对待领导和同事,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三恪,与长辈和上级保持恭敬有礼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