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目
wèn mù
  • 拼 音:wèn mù
  • 注 音:ㄨㄣˋ ㄇ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试题。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厘革》:“后日月淹久,选人滋多,案牘浅近,不足为准,乃採经籍古义次为问目。” 宋 司马光 《论诸科试官状》:“或离合句读,故相迷误,或取卷末经注字数以为问目,虽有善记诵之人,亦不能对。”
    (2).对罪犯的起诉文书。 宋 明九万 《东坡乌台诗案·中使皇甫遵到湖州勾至御史台》:“今年七月二十八日,中使 皇甫遵 ,到 湖州 勾摄 軾 前来,至六月十八日,赴御史臺出头,当日准问目,方知奉圣旨根勘。”

  • 基本含义
    指以目光询问,表示向他人请教、征询意见。
  • 详细解释
    问目是一个四字成语,由“问”和“目”组成。其中,“问”是动词,表示向他人请教、征询意见;“目”是名词,表示目光、眼睛。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以目光询问,即通过眼神来表达向他人请教、征询意见的意思。
  • 使用场景
    问目常用于形容一个人通过目光或眼神来向他人请教、征询意见的情景。例如,在会议上,一个人如果对某个问题不确定,可以用眼神示意其他人给予指导。此外,问目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表达出对他人的期望、希望他人给予指引的心情。
  • 故事起源
    关于问目的故事并不多见,但有一则与孔子有关的故事与之相关。相传有一次,孔子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年轻人,他看到孔子的仪表非常不凡,所以停下来向孔子请教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仪表和气质可以通过目光来传达,而问目也是一种向他人请教的方式。
  • 成语结构
    问目是一个四字成语,其中“问”和“目”都是单音节词。
  • 例句
    1. 他用询问的目光向老师请教问题。2. 面对困难,他用问目的眼神寻求同事的帮助。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问目”与“询问眼神”相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用目光向他人请教问题的场景,将其与“问目”这个成语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来扩展对问目的理解,例如“目无全牛”、“目光如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问目的眼神向同学请教问题。2. 初中生:他在考试前用问目的眼神向老师寻求答案。3. 高中生:面对未来的选择,他用问目的目光寻求家长的建议。4. 大学生:他在研究中遇到困难时,用问目的眼神向导师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