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德
jiàn dé
  • 拼 音:jiàn dé
  • 注 音:ㄐㄧㄢˋ ㄉㄜ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受到恩德;感恩。《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民不见德而唯戮是闻,其何后之有?”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江夏太守河内赵仲让》:“君子之仕,行其道也。民未见德,唯诈是闻。”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臣之子愚,谓 知古 见德必容其非。”
    (2).恩遇自己。《史记·苏秦列传》:“初, 苏秦 之 燕 ,贷人百钱为资,及得富贵,以百金偿之。徧报诸所尝见德者。”
    显现恩德。《书·立政》:“其在四方,用丕式见德。” 孔颖达 疏:“见其圣德於民。”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处比户可封之世,难於售恩;当民穷财尽之秋,易於见德。”

  • 基本含义
    指看到他人的德行或品德高尚。
  • 详细解释
    见德是由“见”和“德”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见”表示看到,认识到,而“德”表示道德,品德。见德的意思是看到他人的德行或品德高尚。这个成语强调了重视他人的品德和道德,以及对他人的行为给予正面的评价和认可。
  • 使用场景
    见德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品德高尚的赞赏和认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对他人的善行和正直的认可和赞扬。
  • 故事起源
    见德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论语·为政篇》中的一则对话。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那么他怎么能够遵守礼仪呢?怎么能够享受到乐趣呢?这个故事表达了重视他人的品德和道德的重要性。
  • 成语结构
    见德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名词“见”和名词“德”组成。它的结构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和记忆。
  • 例句
    1. 他的行为举止始终让人见德。2. 这位老师以身作则,让学生们见德。3. 这个社区的居民互相帮助,彼此见德。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见德”相关的场景或故事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可以想象一个人看到别人的善行和高尚品德时,他的眼睛发出光芒,心中充满了敬佩和赞赏之情。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品德和道德相关的成语,如“德高望重”、“品德高尚”等。这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见德”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经常鼓励我们见德,要做一个有品德的好孩子。2. 初中生:我觉得见德是一个很重要的品质,只有看到别人的好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3. 高中生:在学校里,我们应该互相见德,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