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壁贴吧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墙壁贴吧 - 简介

    “墙壁贴吧”,是一种校园流行文化――彩色马克笔、白色涂改液、黑色签字笔,各种颜色的字迹和涂鸦把教学楼墙壁写满学生的“心情”。在墙壁涂鸦文字是学生排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墙壁贴吧 - 出处

    心里有话对墙“说”,教学楼墙壁成“贴吧”。

    曾经,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负责后勤的老师对校内的一面墙不胜其烦,因为每个学期都要重新刷上几遍。

    这是位于该校教学楼5楼一角的一面墙,因为平时很少有教职工光顾,从而变成了学生创作作品、发泄情绪的“天堂”——彩色马克笔、白色涂改液、黑色签字笔,各种颜色的字迹和涂鸦把这面墙涂成了大花脸。石室学子们更是把这里亲切地称为墙壁“贴吧”。

    墙壁贴吧 - 内容特点

    墙壁“贴吧”在石室中学5楼西侧的围栏墙面。

    学生在这里写下的内容有发牢骚的、谈理想的、讲笑话的、表诺言的,如果写下的东西引起围观同学感慨,还会有人回复,写下点评。有的“跟帖”还长达十余条。

    墙上的“帖子”各式各样:有类似一定要考上“一本”的豪言壮语,也有月考后失落的抱怨,有“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这样的诗意浪漫,也有“试管装水水更流”的校园打油诗,更有“我思故我二我二故我在”的雷人语录。

    用白色涂改液画的天使的翅膀,金色马克笔画的花朵……在“帖子”周围画上漂亮的花边也是学生的最爱。《七龙珠》、《火影忍者》里的漫画人物在墙上也随处可见,在学生笔下更是活灵活现,哭、笑、生气、无奈,寥寥几笔,各种表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墙壁贴吧 - 摘录

    写满高中生心声的墙壁“贴吧”。

    调侃型:一个箭头指向楼下,旁白道:跳下去,会死吗?回复一:你去试下。回复二:不跳下去,就不会死吗?回复三:不会,你会飞起来。

    理想型:希望高考上600分,我要去环游世界。回复:你疯了。

    神马型:谁持彩练当空舞,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试管装水水更流,金融商务两脚走。流利朗诵颂今朝,有券有卡翻白眼。巴君梦娜范兰英,没有远哥没有君。

    面对贴吧被刷:表现一:被刷了!?重新开辟新天地!表现二:这是我们的涂鸦墙,是我们的世界!表现三:刷掉一个贴吧,还有千千万万个贴吧站起来。

    墙壁贴吧 - 各方声音

    学生

    石室中学的学生井岗山认为:“其实学校可以建一面这样的涂鸦墙,学生可以在上面写一些自己想说的话。教学楼的墙面毕竟是公共设施,这种行为还是不好的,建议学校建一面这样的涂鸦墙,专供学生发泄。”

    也有学生表示,如果学校介入了,很多同学在上面的“心声”也就大打折扣了。

    不少在“贴吧”上留言的学生建议:可将这一区域保留,作为一处师生、学生与学生间沟通的校园文化景观。同时选出“版主”进行管理,对“贴吧”中不健康、不雅观的内容进行即时清理。

    校方

    石室中学校长田间的明确表态:“这是学生发泄的一个渠道,有些事情不能诉说,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来,我们应该重视。”田间表示,学校将充分考虑同学们的建议,在校园里专门开辟一块“贴吧”,希望通过这些渠道了解学生们最鲜活的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辅导。

    石室中学教育处副主任吕渊认为,现在学生有很多事情不能跟老师或家长倾诉,写日记没人看到,放网上太多人会看到,写在涂鸦墙上既没有人知道是谁写的,还能得到回应,这其实是学生排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石室中学校长助理张显国表示,学校可以通过这面墙了解学生的心理,并适时地进行引导。

  • 基本含义
    指人们在墙壁上贴上纸条、广告等信息,形成一个公共贴吧,用于交流和传播消息。
  • 详细解释
    墙壁贴吧是由“墙壁”和“贴吧”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墙壁象征着公共空间,贴吧则是指人们贴上纸条、广告等信息的地方。墙壁贴吧的含义是指人们在公共场所的墙壁上贴上纸条、广告等信息,形成一个公共贴吧,用于交流和传播消息。
  • 使用场景
    墙壁贴吧通常用于形容人们在公共场所张贴信息、留言、广告等的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墙壁贴吧可以指代网络上的论坛和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交流意见。
  • 故事起源
    墙壁贴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代,人们没有现代交流工具,他们会在公共场所的墙壁上贴上纸条,用于传递信息、留言。这种现象在古代的城市和村庄中很常见,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方式。
  • 成语结构
    墙壁贴吧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墙壁”是名词,表示公共空间的墙壁;“贴吧”是动词短语,表示在墙壁上贴上纸条等信息。
  • 例句
    1. 他们在学校的墙壁贴吧上发布了一则寻物启事。2. 这家餐厅的门口是一个墙壁贴吧,人们可以在上面写下对餐厅的评价。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公共场所的墙壁上贴满了纸条和广告,形成了一个贴吧,人们可以在上面交流和传播消息。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古代中国的交流方式,如信鸽传书、书信往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学校的墙壁贴吧上看到了一则寻找丢失宠物的启事。2. 初中生:我们学校门口的墙壁贴吧上有很多同学发布的招聘兼职的广告。3. 高中生:我经常在墙壁贴吧上看到同学们对学校事务提出的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