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暴
kuáng bào
  • 拼 音:kuáng bào
  • 注 音:ㄎㄨㄤˊ ㄅㄠ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狂暴 kuángbào
    (1) [fierce;cruel]∶凶暴;残暴
    因愤怒和受到挫折而变得狂暴
    (2) [violent;wild]∶猛烈的
    对某人很狂暴
    狂暴的台风

  • 近义词

    狞恶、狠毒、凶暴、凶狠、凶横、凶残、狰狞、残暴、残忍、粗暴、阴毒、凶恶、蛮横、雕悍、悍戾、凶悍

  • 反义词

    温和、温柔

  • 英文翻译

    1.violent; wild; frantic; furious; rapid

  • 详细解释

    (1).凶暴;残暴。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下》:“ 婴 虽为大贼,起於狂暴,自分必及祸。”《宋书·沉文秀传》:“主上狂暴如此,土崩将至。”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李全》:“因结羣不逞为义兄弟,任侠狂暴,剽掠民财。” 茅盾 《子夜》十四:“他在那里找寻一个最快意的破坏对象,最能使他的狂暴和恶意得到满足发泄的对象。”
    (2).猛烈。 唐 韩偓 《荷花》诗:“浸淫因重露,狂暴是秋风。” 杨朔 《风暴》:“一阵更加狂暴的大风猛然从远处扑来。”

  • 基本含义
    形容情绪或行为极度激烈、猛烈。
  • 详细解释
    狂暴是由形容词“狂”和动词“暴”组成的成语,表示情绪或行为非常激烈、猛烈,常常伴随着愤怒或激动的状态。它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某种情境下失去理智、控制不住自己的状态。
  • 使用场景
    狂暴一词常用于描述个人、集体或自然界的行为或状态。在个人方面,可以用来形容某人愤怒、暴躁或失去理智的情绪;在集体方面,可以用来形容群体的暴力行为或动荡局势;在自然界方面,可以用来形容风暴、地震等极端天气现象。
  • 故事起源
    狂暴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极端的残暴手段,使得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种极度狂暴的状态。这个故事成为了狂暴成语的起源。
  • 成语结构
    狂暴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易于记忆和理解。
  • 例句
    1. 他的脾气狂暴,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2. 在战场上,敌军狂暴的攻势让我们无法抵挡。3. 这个地区的气候狂暴多变,需要做好防范措施。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狂暴”与愤怒、激动等情绪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极度愤怒或激动的状态下,情绪失控、行为猛烈,这就是狂暴的表现。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狂暴相关的成语,如“狂风暴雨”、“狂奔”等。也可以学习其他表示情绪或行为的成语,如“暴跳如雷”、“怒火中烧”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生气时,经常表现得很狂暴,把东西摔得七零八落。2. 初中生:看到那些残暴的画面,我感受到了世界的狂暴。3. 高中生: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公,我感到内心狂暴,但我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