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治
yíng zhì
  • 拼 音:yíng zhì
  • 注 音:ㄧㄥˊ ㄓ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料理;治理。 唐 韩愈 《故幽州节度判官赠给事中清河张君墓志铭》:“医饵之药……剂钱至十数万,营治剧勤,皆自君手,不假之人。”《宋史·河渠志五》:“是岁,又遣 程昉 諭边臣营治诸濼,以备守御。” 清 曾国藩 《新宁刘君墓碑铭》:“继母病,服劳达旦,营治药物,必自其手,不自他人。”
    (2).处理政务。《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妇人与政,乱之本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夫经国营治,必凭俊喆为辅。”
    (3).修建;建造。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赵韩王园》:“ 赵韩王 宅园,国初詔将作营治,故其经画製作,殆侔禁省。”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景贤·书周孝子事》:“既而卜兆於祖墓之旁,营治井槨,即於十一月初九日安葬。”

  • 基本含义
    指通过经营和治理来管理和发展事物。
  • 详细解释
    营治是由“营”和“治”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营”指经营、管理,特指商业、农业等方面的经营;“治”指治理、管理,特指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治理。营治的基本含义是通过经营和治理来管理和发展事物,强调了经营和治理的重要性。
  • 使用场景
    营治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经营管理和治理事物的过程和方式。可以用于商业领域,表示经营管理的重要性;也可以用于政治、社会等领域,表示治理管理的重要性。例如,在商业方面,可以用来强调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如“要想企业发展,必须注重营治”;在政治方面,可以用来强调治理管理的重要性,如“要实现社会稳定,必须加强营治”。
  • 故事起源
    营治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当时,齐国国君僖公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管理非常重视,他认为通过经营和治理来管理国家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提出了“营治”这个观点,并将其作为国家管理的重要方针。
  • 成语结构
    营治是一个由两个单独的词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要想企业发展,必须注重营治。2. 政府应该加强社会治理,提高营治水平。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经营一家企业或治理一个国家的场景,通过经营和治理来管理和发展事物。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经营管理和治理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经营有道”、“治国有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经常告诉我,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就要学会营治自己的时间。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注重学习方法,做到学习营治。3. 高中生:我觉得政府应该加强社会治理,提高营治水平,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4. 大学生:创业者要注重企业的经营管理,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营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