溷渎
hùn dú
  • 拼 音:hùn dú
  • 注 音:ㄏㄨㄣˋ ㄉ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侵扰;渎犯。 宋 李纲 《辞免知潭州第三奏状》:“动致烦言,溷瀆宸听,卒不能有以少称知遇之意。” 明 唐顺之 《救荒渰记》:“自是百年沮洳,鬱为沃壤。水降土升,不相溷瀆。各効其职,以宜地产。萑藋既去,生我稻粱。”

  • 基本含义
    指混乱、污浊,形容道德败坏或混乱无序。
  • 详细解释
    溷渎是由“溷”和“渎”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溷”表示混乱、杂乱,而“渎”表示玷污、亵渎。合在一起,溷渎形容道德败坏、混乱无序的情况。
  • 使用场景
    溷渎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社会风气败坏、道德观念混乱的情况。也可用来形容某个地方或环境的混乱无序。
  • 故事起源
    溷渎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齐物论》。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去拜访庄子,庄子问他为什么来,他回答说是为了学习道德。庄子告诉他,道德是无法学习的,只有通过内心的修养和自我反省才能达到。如果一个人没有内心的修养,却只顾追求名利,就会导致道德败坏,社会风气混乱无序,就像“溷渎”一样。
  • 成语结构
    形容词+动词
  • 例句
    1. 这个社会道德沦丧,已经完全溷渎了。2. 这个地方治安混乱,各种违法行为溷渎一片。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溷渎”与“混沌”进行联想,两者的发音相近,并且都有混乱无序的意思。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骑虎难下”、“混淆黑白”等,加深对道德观念、社会风气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的纪律很差,经常溷渎教室的秩序。2. 初中生:我觉得现在的社会价值观越来越溷渎了。3. 高中生:政府应该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管理,防止网络上的信息溷渎。4. 大学生: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学术道德,不容许任何形式的溷渎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