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秩
pǐn zhì
  • 拼 音:pǐn zhì
  • 注 音:ㄆㄧㄣˇ ㄓ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官品与俸秩。《后汉书·皇后纪赞》:“其(公主)职僚品秩,事在《百官志》。” 唐 张乔 《送庞百篇之任青阳县尉》诗:“品秩台庭与,篇章圣主闻。” 宋 苏辙 《谢复官表》:“伏念臣忧患餘生,老病兼至;废黜虽久,尚霑品秩之餘。”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御营制度》:“其次大小官员扈从人等,皆按旗分品秩安立行帐。”
    (2).泛指等第、次序。《书·舜典》“百姓不亲,五品不逊” 唐 孔颖达 疏:“品,谓品秩。一家之内尊卑之差,即父母兄弟子是也。”

  •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举止。
  • 详细解释
    品秩是由“品”和“秩”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品”表示品德、品质,“秩”表示次序、等级。品秩指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举止,是对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水平的评价。
  • 使用场景
    品秩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行为举止得体,有礼貌,有修养。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的品行不端,行为不当,举止粗俗。适用于各种社交场合,如工作、学校、家庭等。
  • 故事起源
    品秩这个成语最早出自《礼记·曲礼上》:“故曰:‘不敢不敬,亦不敢不畏;不敢不慎,亦不敢不庄。敬以事君,畏以事父,慎以事长,庄以事尊。凡此四者,不可不察也。’”这段文字表达了对于君主、父亲、长辈、尊贵的人应该恭敬、敬畏、谨慎、庄重的态度。后来,人们将这种态度称为“品秩”。
  • 成语结构
    品秩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语法结构。
  • 例句
    1. 他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品秩,深受同事的尊敬。2. 这个学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品秩和修养。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成语“品秩”。可以将“品秩”与“品德”和“秩序”进行联想,品德代表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秩序代表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有序,这样就可以记住品秩的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来扩展对“品秩”的理解。例如,“品行”、“品质”、“品德”等词语都与“品秩”有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品秩很好,每天都会帮助其他同学。2. 初中生:作为班长,他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品秩,以身作则。3. 高中生:品秩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的体现,不仅仅是外在的表现。4. 大学生:在大学里,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品秩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品秩”这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