腥德
xīng dé
  • 拼 音:xīng dé
  • 注 音:ㄒㄧㄥ ㄉㄜ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丑恶的品行。 汉 徐干 《中论·虚道》:“是以辜罪昭著,腥德发闻,百姓伤心,鬼神怨痛。” 唐 陆贽 《兴元论解姜公辅状》:“怨讟溢于下国而耳不欲闻,腥德达于上天而心不求寤,迨乎颠覆,犹未知非。”《新唐书·祝钦明传赞》:“ 钦明 以经授 中宗 ,为朝大儒,乃诡圣僻説,引艷妻郊见上帝,腥德播闻,享胙不终。” 章炳麟 《箴新党论》:“ 满洲 之亡, 汉 人之幸也。所恨者,天下习於学生之腥德,怯懦持下,寧为牛后。”

  • 基本含义
    腥德指的是用恶劣的手段和行为来获取利益或达到目的。
  • 详细解释
    腥德由两个字组成,腥意为血腥、恶臭,德意为品德、道德。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用恶劣手段来获取利益的行为,强调了其道德败坏的本质。
  • 使用场景
    腥德多用于批评和谴责那些不择手段、不讲道德的行为。可以用来形容一些不择手段、不顾后果的行为,例如贪污腐败、欺骗欺诈等。
  • 故事起源
    关于腥德的故事并不常见,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形象都很明确,可以直接理解其意义。
  • 成语结构
    腥德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形容词的顺序不能颠倒,即“腥”在前,“德”在后。
  • 例句
    1. 他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使用腥德手段。2. 这个公司的经营者为了牟取暴利,不择手段,使用了腥德手段。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成语腥德。可以想象一个用恶臭和血腥的手段来获取利益的场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道德、品德相关的成语,如“德高望重”、“德行天下”等,可以帮助增加对腥德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偷了同学的作业,是个腥德的人。初中生:为了赢得比赛,他采取了腥德的手段,让人很不喜欢。高中生:政府官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贪污腐败,是腥德的代表。大学生:商人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不择手段地使用腥德手段,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