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老
shù lǎo
  • 拼 音:shù lǎo
  • 注 音:ㄕㄨˋ ㄌㄠ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古代士之告老退休者。《尚书大传》卷五:“大夫、士七十而致仕,老於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上老平明坐於右塾,庶老坐於左塾,餘子毕出,然后皆归。” 郑玄 注:“上老,父师也;庶老,少师也。”《礼记·王制》:“ 有虞氏 养国老於上庠,养庶老於下庠。” 孔颖达 疏引 熊安生 云:“国老,谓卿大夫致仕者;庶老,谓士也。”《魏书·高祖纪下》:“﹝二月﹞丙午,詔畿内七十以上暮春赴京师,将行养老之礼……三月丙寅,宴羣臣及国老、庶老於 华林园 。”一说庶老兼指士人告老退休者与庶人之老者。《周礼·天官·外饔》“邦饗耆老、孤子,则掌其割亨之事” 汉 郑玄 注:“《王制》曰:‘ 周 人养国老於东胶,养庶老於虞庠。’” 孙诒让 正义:“庶老亦当兼有庶人之老。依《大司徒》注及 贾 疏义,庶人之老盖七十养於乡、六十养於国、九十养於学,与卿大夫、士之老异也。”

  • 基本含义
    指一般老百姓,庶民。
  • 详细解释
    庶老是由“庶”和“老”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庶”指的是一般的、普通的,而“老”则表示老年人。庶老的基本含义是指一般老百姓,庶民。它用来形容普通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强调他们平凡、朴素的生活。
  • 使用场景
    庶老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庶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它可以用来表达对普通老百姓的尊重和关怀,也可以用来批判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强调庶民的权益和利益。
  • 故事起源
    庶老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社会制度。在古代中国,社会分为士人、庶人和奴隶三个阶层。士人是统治阶层,享有特权和权力;庶人是一般的普通百姓,代表了社会中最广大的群体;奴隶则是最底层的劳动力。庶老一词中的“庶”就是指庶民,而“老”则表示老年人。庶老这个成语的出现,可以说是对庶民的一种尊重和关怀。
  • 成语结构
    庶老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1. 他出身庶老,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2. 这个社区里的庶老们都非常团结,经常一起开展各种活动。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庶老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普通老百姓在家中安度晚年的场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庶老相关的成语,如“庶民百姓”、“庶几”等,来加深对庶老这个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爷爷奶奶都是庶老,他们每天早上都会去公园散步。2. 初中生:庶老们为社区做了很多贡献,他们是社会的中坚力量。3. 高中生:现在社会上存在着对庶老的不公平待遇,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权益。4. 大学生:庶老是社会的普通一员,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付出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