阃署
kǔn shǔ
  • 拼 音:kǔn shǔ
  • 注 音:ㄎㄨㄣˇ ㄕㄨ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地方长官的官衙。 清 戴名世 《道墟图诗序》:“ 尔卓 读书閫署,方从事制举之学。”

  • 基本含义
    指官员的职位高而封闭,不容易接触外界,也指闭门不理事务,不问世事。
  • 详细解释
    阃署是一个古代官署名称,位于宫殿内部,为一种封闭的职位。成语“阃署”比喻官员的职位高而封闭,不容易接触外界,也可以指闭门不理事务,不问世事。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官员远离实际、不接触民情、不关心百姓疾苦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外界事务漠不关心,只关注自己的小圈子。
  • 故事起源
    《后汉书·杜预传》中有一则故事:“杜预,字元颖,善属文。为京兆尹,不出阃署,专以自娱。”这个故事中的“阃署”指的是杜预担任京兆尹时,专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问政务。
  • 成语结构
    阃署是一个复合词,由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他担任市长后,整天待在办公室里,真是个阃署之人。2. 这个公司的老板闭门不问,真是个阃署之人。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成“困守”,表示一个人被困在高位而难以接触外界。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闭门不问”、“闭门造车”等,了解它们的使用场景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整天只在自己的房间里玩游戏,真是个阃署之人。初中生:这位老师从来不与学生交流,真是个阃署之人。高中生:这个政府官员只顾自己的利益,对民众毫不关心,真是个阃署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