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事
qǐng shì
  • 拼 音:qǐng shì
  • 注 音:ㄑㄧㄥˇ ㄕ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讯问事情发生的原因。《国语·吴语》:“ 晋 军大骇不出, 周 军飭垒,乃令 董褐 请事。” 韦昭 注:“请,问也。”
    (2).犹请示,述职。《史记·秦始皇本纪》:“夏, 章邯 等战数却, 二世 使人让 邯 , 邯 恐,使长史 欣 请事。”《新唐书·关播传》:“ 德宗 初, 湖南 峒贼 王国良 惊剽州县,不可制,詔 播 宣辑,因得请事,对殿中。”
    (3).从事。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论语》:“盖克己復礼,出门如见大宾,惟 颜渊 、 仲弓 乃能请事。”
    (4).谓以私事请托。 唐 韩愈 《中大夫陕府左司马李公墓志铭》:“ 河南 尹 郑餘庆 荐之朝,拜 南郑 令,尹家奴以书抵县请事,公走府,出其书投之尹前。”

  • 基本含义
    指主动请缨,自愿承担责任或任务。
  • 详细解释
    请事是由动词“请”和名词“事”组成的成语,表示主动请缨,自愿承担责任或任务。它强调个人积极主动,不畏艰难困苦,勇于担当,迎接挑战。
  • 使用场景
    请事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勇于承担重任,积极主动,不怕困难。在工作、学习、社交等场合,当有任务需要完成时,可以用请事来形容那些愿意主动承担责任的人。
  • 故事起源
    请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兵法典籍《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将领吴起在接到国王的命令时,总是主动请缨,积极承担任务。吴起的勇敢和主动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请事这个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请事的结构是动词+名词。
  • 例句
    1. 他是一个请事的人,总是愿意主动承担任务。2. 这个团队里有很多请事的人,大家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请事”与“请缨”联系起来进行记忆。请事和请缨的意思相似,都表示主动承担责任或任务。你可以想象一个人主动走上前去请缨,愿意承担任务,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请事相关的成语,如请命、请托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是一个请事的人,他总是主动帮助同学做作业。2. 初中生:老师安排了一项任务,我请事,主动承担了这个责任。3. 高中生:作为班长,我愿意请事,带领大家一起努力学习。4. 大学生:我参加了志愿者活动,是因为我想请事,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总是请事,主动承担一些重要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