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中
qiè zhòng
  • 拼 音:qiè zhòng
  • 注 音:ㄑㄧㄝ ˋ ㄓㄨㄙ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切中 qièzhòng
    [hit] 说到点子上了,恰到好处

  • 英文翻译

    1.hit (the mark)

  • 详细解释

    (1).切要中肯。《文选·干宝<晋纪·论晋武帝革命>》 李善 题注引 南朝 宋 何法盛 曰:“﹝ 干寳 ﹞撰《晋纪》,起 宣帝 迄 愍 五十三年,评论切中,咸称善之。” 宋 李之仪 《跋文安国篆》:“余与之游三十年,善论难,剧谈切中,尤得于樽俎间为多。”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中》:“南渡时 天彝 少章 者,吾郡人,尝评《唐百家诗》,多切中语,而诗流罕见称述。”
    (2).犹言击中,准确说中。 宋 欧阳修 《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谢公墓志铭》:“及其临事敢言,何其壮也!虽或听或否,或论高而不能行,或后果如其言,皆传经据古,切中时病。” 明 李贽 《寄答留都书》:“然其中字字句句皆切中我之病。” 郭沫若 《初出夔门》一:“我觉得他( 庾信 )那‘宰衡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庙略’的几句,真真是切中目前的时弊,每天都要讴它几遍。”

  • 基本含义
    准确命中要害或真相。
  • 详细解释
    切中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切”和动词“中”组成。切指的是精确、准确,中表示命中、击中。切中一词常用来形容言辞或行为准确地击中要害或真相。
  • 使用场景
    切中常用于描述言辞、观点或行为准确地指出问题的核心,或者揭示事物的真相。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例如讨论问题、辩论、演讲、写作等。
  • 故事起源
    切中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子罕篇》中。其中,孔子的弟子子罕向孔子请教如何做到言辞准确,孔子回答说:“君子言而不信,行而不果,吾以为无君子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之于言也,无所不可切也。”这段对话表明,君子应该言辞准确,不言而信,行而果。孔子进一步强调了言辞的准确性,从而形成了“切中”的概念。
  • 成语结构
    动词+动词
  • 例句
    1. 他的评论切中要害,揭示了问题的本质。2. 这篇文章切中了社会问题的症结。3. 他的观点切中了现实的痛点。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切中”一词。可以想象一个人使用刀子精确地切中了一个靶子的中心,表示准确命中要害的意思。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准确命中相关的成语,如“一针见血”、“一语中的”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回答切中了老师的问题。2. 初中生:他的演讲切中了社会问题的症结。3. 高中生:这篇文章切中了时代变革的核心。4. 大学生:他的观点切中了现实社会的痛点。5. 成人:她的评论切中了企业管理的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