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昳
rì yì
  • 拼 音:rì yì
  • 注 音:ㄖㄧˋ 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太阳偏西。《书·无逸》“自朝至于日中昃” 孔 传:“从朝至日昳不暇食。” 孔颖达 疏:“昃亦名昳,言日蹉跌而下,谓未时也。”《史记·天官书》:“旦至食,为麦;食至日昳,为稷;昳至餔,为黍。”《三国志·魏志·典韦传》:“自旦至日昳数十合,相持急。”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丙子九月,余患暑疟,早饮 吕医 药,至日昳,忽呕逆,头眩不止。”

  • 基本含义
    太阳落山之时,日光逐渐减弱,指日头西斜,天将晚时。
  • 详细解释
    日昳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它的意思是太阳的光线逐渐减弱,天色渐暗,表示时间已经接近傍晚。
  • 使用场景
    日昳常用于描写太阳快要落山的情景,也可以用来比喻事物即将结束或接近尾声的状态。在文学作品、诗词歌赋中常常出现。
  • 故事起源
    日昳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观天文的人们。当太阳快要落山时,光线逐渐减弱,天色变暗。这个时候,人们就会说“日昳”,表示太阳要下山了。后来,这个词语被引申为形容事物接近尾声的状态。
  • 成语结构
    日昳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日”和“昳”,其中“日”表示太阳,“昳”表示快要落山。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太阳快要落山的状态。
  • 例句
    1. 太阳渐渐西斜,映照在大地上的光线也渐渐变得黯淡,一派日昳的景象。2. 这个项目已经进入了日昳阶段,接下来就是总结和总结经验的时候了。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日昳”与太阳快要落山的情景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太阳的光线逐渐减弱,天色渐暗的画面,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1. 可以学习其他描写时间变化的成语,如“旭日东升”、“夜幕降临”等,加深对时间和自然的理解。2. 学习相关的诗词歌赋,了解如何运用日昳这个成语来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太阳慢慢落下山,天空变得日昳了。2. 初中生:放学的时候,太阳已经日昳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3. 高中生:这个项目已经进入了日昳阶段,我们需要总结经验并做出下一步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