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肆
shū sì
  • 拼 音:shū sì
  • 注 音:ㄕㄨ ㄙ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书肆 shūsì
    [bookshop] 旧指书店
    报摊书肆

  • 详细解释

    犹书店。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好书而不要诸 仲尼 ,书肆也。” 李轨 注:“卖书市肆,不能释义。” 汪荣宝 义疏:“卖书之市,杂然竝陈,更无去取。博览而不知折中於圣人,则羣书殽列,无异商贾之为也。” 南朝 梁 任昉 《答刘居士》诗:“才同文锦,学非书肆,望之可阶,即之难至。”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劝励》:“兄 林 鬻书为事。 文远 每閲书肆,不避寒暑,遂通五经。”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李偕省试梦应》:“﹝ 李偕 ﹞试罢,梦访其同舍 陈元仲 ,既相揖,而 陈 手执一黄背书,若书肆所市时文者,顾视不輟。”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为半农题记<何典>后作》:“疑其颇别致,于是留心访求,但不得; 常维钧 多识旧书肆中人,因托他搜寻,仍不得。”

  • 基本含义
    书肆指的是古代的书店或书摊,也可用来形容读书人聚集的地方。
  • 详细解释
    书肆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大宗伯》中,原意是指供应书籍的店铺。后来,书肆逐渐成为读书人的聚集地,人们可以在书肆里交流学问、购买书籍,也可以借阅书籍进行学习。因此,书肆也象征着知识和学问的积累。
  • 使用场景
    书肆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们聚集在一起学习、交流的场所,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热爱读书、渴望知识的品质。在现代社会中,书肆的概念已经发展为图书馆、书店、学术会议等场所。
  • 故事起源
    书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国。在古代,由于印刷术尚未发明,书籍非常稀缺且昂贵。人们往往需要到书肆去购买或借阅书籍。书肆成为了知识和学问的中心,而书肆里的读书人也成为了社会中的知识精英。
  • 成语结构
    书肆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书”指代书籍,“肆”指代店铺。两个字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表示书店或读书人聚集地的成语。
  • 例句
    1. 他经常光顾附近的书肆,是个热爱读书的人。2. 这个城市有许多书肆,是学生们学习的好地方。3. 在古代,书肆是知识和学问的中心。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书肆”这个成语与“书店”或“读书人聚集地”这些概念联系起来,来帮助记忆其含义。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书店或读书人聚集的地方,感受到知识和学问的氛围,加深对该成语的记忆。
  • 延伸学习
    如果对中国的古代文化和文学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书肆的历史和发展,以及书肆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还可以研究其他与书籍、读书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丰富自己的汉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同学们一起去书肆借了很多有趣的图书。2. 初中生:我喜欢在周末去书肆看书,那里有很多好书可以选择。3. 高中生:我在书肆里遇到了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与他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4. 大学生:我们学校附近有一家书肆,我经常去那里购买参考书籍和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