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流
jī liú
  • 拼 音:jī liú
  • 注 音:ㄐㄧ ㄌㄧ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飢饿流离。《后汉书·安帝纪》:“万民飢流, 羌 貊叛戾,夙夜克己,忧心京京。”

  • 基本含义
    形容人们因饥饿而流离失所的景象。
  • 详细解释
    饥流指的是因饥饿而导致大量人口流离失所的现象。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在饥荒或灾害中,人们由于食物短缺而被迫离开家园,四处流浪的场景。
  • 使用场景
    通常用来形容饥荒、灾害等情况下人们的困境和苦难。也可用来比喻大量人员流动的情况。
  • 故事起源
    《左传·宣公十年》记载,公元前594年,齐国发生了大饥荒,人们为了寻找食物,纷纷离开家园四处流浪,形成了饥流的景象。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历史事件中衍生而来的。
  • 成语结构
    饥流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形容词“饥”表示饥饿,名词“流”表示流动。
  • 例句
    1. 在那次大地震后,灾区出现了饥流,许多人不得不离开家园。2. 在战争年代,饥流成为了许多人的噩梦,他们无处可去,只能四处流浪。
  • 记忆技巧
    可以把“饥流”联想成人们因为饥饿而像流水一样流动的场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饥荒、灾害相关的成语,如“民不聊生”、“饥肠辘辘”等,可以扩展对这个主题的学习。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次大地震后,饥流让很多人没有吃的东西。2. 初中生: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要让饥流再次出现。3. 高中生:历史上的饥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我们应该努力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