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拼音:
拼音:
注 音:
繁体字: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鷸蚌相持,漁人得利)
《战国策·燕策二》:“ 赵 且伐 燕 , 苏代 为 燕 谓 惠王 曰:‘今者臣来,过 易水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 赵 且伐 燕 , 燕 赵 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 秦 之为渔父也。’”后遂以“鷸蚌相持,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这正叫做‘鷸蚌相持,渔人得利’。若是 倪善继 存心忠厚,兄弟和睦,肯将家私平等分析,这千两黄金,弟兄大家该五百两,怎到得 滕大尹 之手?”《明史·外国传五·占城》:“王能保境息民,则福可长享;如必驱兵苦战,胜负不可知,而鷸蚌相持,渔人得利,他日悔之,不亦晚乎。” 毛泽东 《质问国民党》:“你们不应该打边区,你们不可以打边区。‘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