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恚
nù huì
  • 拼 音:nù huì
  • 注 音:ㄋㄨˋ ㄏㄨㄟ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愤怒。《汉书·外戚传上·孝宣霍皇后》:“ 显 怒恚不食,欧血。”《淮南子·主术训》:“供其嗜欲,适其饥饱,违其怒恚。” 宋 苏轼 《温陶君传》:“ 秦王 以 嫪毐 事,出 文信侯 而迁太后,怒恚数日不食。”

  • 基本含义
    极度愤怒和恼火。
  • 详细解释
    怒恚指的是愤怒和恼火到了极点的状态。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由于愤怒或者受到了极大的委屈而怒火中烧,无法平静下来。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愤怒和恼火的状态。可以用在生活中遇到不公平待遇、受到欺负或者受到伤害的情况下。
  • 故事起源
    怒恚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这篇古代文献中。故事讲述了齐国昭公被楚国的公子重耳所欺负,他非常愤怒,无法平息内心的怒火。于是,他决定报复,并最终成功地夺回了自己的权力。从此以后,怒恚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愤怒和恼火的状态。
  • 成语结构
    怒恚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怒”和“恚”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他听到了那个令人气愤的消息后,怒恚之情溢于言表。2. 她被公司的不公正对待激起了怒恚之火,决定辞职。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被人欺负或委屈,然后内心的怒火燃烧不止,无法平息的情景。这样的情景可以帮助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意思的成语,例如“怒火冲天”、“怒发冲冠”等,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加深对情感表达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被同学欺负了,我怒恚地向老师报告了这件事。2. 初中生:老师不公正地扣了我的分数,我怒恚之下找到了校长投诉。3. 高中生:我在比赛中被对手故意碰倒,怒恚之下我冲上去与对手发生了冲突。4. 大学生:面对社会的不公平,我感到怒恚,决心要为正义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