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拼音:
拼音:
注 音:
繁体字:
简介
科学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由武昌造船厂建造,是中国2005年建造的第一艘海洋科学考察船,将主要用于中国近海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和海洋化学等综合考察与实验。
科学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 - 性能
该船于2005年7月开工,2006年2月2日下水。[1]该船总长73.3m,型宽10.2m,型深4.6m,最大吃水3.4m,满载排水量1224吨,经济航速14节,最大航速16节,续航力5000海里,自持力30天,定员48人(科学家30人,船员18人)。
科学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 - 配置
该船实验室总面积为124.6平方米(其中包括:湿性室43.3平方米、通用室48平方米、分析室16平方米、信息处理中心17.3平方米),另可配带10英尺标准集装箱实验室。甲板作业面积为330平方米(前甲板150平方米、后甲板180平方米)。实验室配有网络终端、网络接口、罗经接口、6000米测深仪、冷冻柜、烘箱、通风柜、水池等。集装箱实验室配有水、电、网络及通讯接口。各实验室之间以及到后甲板作业区均配有走线孔。
后甲板配有8吨A型架一个、2吨折臂吊一台、1吨伸缩吊(水文)一台、1吨倒L型架(水文)一个以及6000米地质绞车一台、3000米水文绞车一台。前甲板配有2000米水文绞车及吊杆2台套,绞车及吊杆操作均由控制台控制。
科学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 - 科学考察
2010年6月8日,“科学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执行了2010年东海(长江口)海洋科学共享航次任务。该航次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于2009年度试点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洋科学调查船时费”5个共享航次之一,由海洋所负责组织实施,共搭载了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长江口及东海陆架海域7条科学考察断面的46个调查取样站位进行了考察,来自海洋所、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25名专家参加了该航次。
2010年12月,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驶离青岛前海海事局码头,赴黄海、东海海域执行2010年秋季开放航次任务。本航次预计海上调查约15天,航程约1800海里。
海洋研究所刁新源担任本航次首席科学家,48名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科考。本航次考察内容包括海洋水文观测、海流及气象观测、海洋生物与生态化学观测、海洋地质等。调查区域位于北纬31度以北、北纬39度以南的黄东海近海海域,共设站位49个,其中CTD测量测点49个站、浮游生物拖网和底栖生物拖网各25个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