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节
jǐn jié
  • 拼 音:jǐn jié
  • 注 音:ㄐㄧㄣˇ ㄐㄧㄝ 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敬慎,守法度。《后汉书·沛献王辅传》:“在国谨节,终始如一,称为贤王。” 宋 朱熹 《答吕子约书》:“前书所諭正容谨节之功,比想加力,此本是小学事,前此不会做得工夫,今若更不补填,终成欠闕,却为大学之病也。” 元 黄溍 《钱翼之墓志铭》:“公见其言谈举止谨节有礼,大奇之。”
    (2).谨慎节俭。 明 方孝孺 《谨节堂铭》:“事亲能养,谨节为贵,谨则无忧,节则不匱。”

  • 基本含义
    指人在言行举止上谨慎节制,不随意放纵,注重礼仪和规范。
  • 详细解释
    谨节是由“谨”和“节”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谨意为谨慎,小心,不随意放纵;节意为节制,约束,不过度。谨节的含义是指人在言行举止上要谨慎节制,不随意放纵,注重礼仪和规范。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谨慎和节制的态度。
  • 使用场景
    谨节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表现。可以用来表扬一个人在言行举止上谨慎节制,注重礼仪和规范。也可以用来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言行,不随意放纵。
  • 故事起源
    谨节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哀公十四年》。故事中,齐国的公子重耳因为一次失足而掉进了一口深井里。他的朋友伍子胥立即跳进井中救他,但重耳却没有受救,因为伍子胥在井中时,发现了一条蛇。蛇咬住了重耳的腿,伍子胥为了救他,咬断了蛇的头。重耳得救后,非常感激伍子胥,因为他的谨慎和节制,使他能够在危险的情况下保持冷静和勇敢。
  • 成语结构
    谨节由两个字组成,谨和节。谨为形容词,表示谨慎,小心;节为名词,表示节制,约束。
  • 例句
    1. 他的谨节令人敬佩。2. 在公共场合,我们要注意谨节的言行。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谨慎”和“节制”这两个词的联系来记忆谨节这个成语。谨节的意思就是谨慎和节制的结合,人们在言行举止上要谨慎,不随意放纵,注重礼仪和规范。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谨节相关的成语,如“谨言慎行”、“节衣缩食”等,深入了解谨慎和节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向老师学习谨节,不乱扔垃圾。2. 初中生:学习时要保持谨节,不被手机等外界干扰。3. 高中生:考试前要保持谨节,不玩手机,认真复习。4. 大学生:大学生要注重谨节,不随意放纵,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