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本
pī běn
  • 拼 音:pī běn
  • 注 音:ㄆㄧ ㄅㄣ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按照皇帝旨意批发的奏本。《清会典·内阁·学士职掌》:“得旨则批本,乃发於六科。”原注:“每日进本,或照拟,或另降諭旨,或於原籤内奉硃笔改定,及双籤三籤四籤,奉旨应用何籤,由批本处翰林中书等批写 清 字, 汉 学士批写 汉 字,皆以朱书。 清汉 字批写后为红本,六科给事中赴阁恭领,随传钞於各衙门。”
    (2).加有批语的著作本子。 清 恽敬 《答来卿书》:“来书需批本 韩 文,知有事於古文矣。”

  • 基本含义
    指校勘、校对书籍时的正本。
  • 详细解释
    批本是指在校勘、校对书籍时,经过认真比对、修改后的正本。它是经过多次校对、删改而成的最终版本,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使用场景
    批本一词常用于描述书籍、文献等的版本,特别是需要经过校勘和修订的版本。在学术研究、文献编辑、出版等领域中,批本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 故事起源
    批本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校勘的实践中。在古代,书籍的传抄和流传过程中往往存在误漏之处,因此需要经过校勘、修订,以确保书籍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批本就是经过多次校对、删改的正本,是经过严格校勘的书籍版本。
  • 成语结构
    批本是一个名词短语,由“批”和“本”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这本古籍是经过多位专家批本后出版的,非常可靠。2. 他是这本书的批本编辑,负责校对和修订。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批本这个词语。可以想象一位编辑在书籍上批注、修改,最终得到批本的形象。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文献校勘和修订的知识,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献研究、出版和编辑的历史。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批改了我的作业,给了我一本批本。2. 初中生:我喜欢读批本,因为那是经过校对的正式版本。3. 高中生:我在图书馆找到了一本珍贵的历史批本。4. 大学生:我在研究论文时参考了多个批本,以确保准确性。5. 研究生:我正在校勘一本古籍,希望能发现一些新的信息。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批本这个成语。祝你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