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檗吞针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含义
    形容人心胸狭窄,心地险恶,不肯容人。
  • 详细解释
    啮檗吞针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由“啮檗”和“吞针”两个动作组成。啮檗指的是咬动檗木,檗木是一种坚硬的树木,象征固执和狭隘;吞针则代表决心和坚持。这个成语形容人的心胸狭窄,不肯容人,固执己见,不肯妥协。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个人心胸狭窄,不肯容人,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观点或意见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团体或组织对外界的封闭和排斥。
  • 故事起源
    成语“啮檗吞针”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夫啮檗者,心地险恶,不肯容人;吞针者,志节坚固,志不可屈也。”这句话形容人的心胸狭窄,固执己见。
  •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
  • 例句
    1. 他心胸狭窄,啮檗吞针,不肯接受任何别人的建议。2. 这个组织对外界非常封闭,真是啮檗吞针。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啮檗吞针”与狭窄的心胸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狭小的空间里啃咬着坚硬的檗木,并且吞下了一根针,暗示这个人心地狭隘、固执己见。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心胸狭窄、不肯容人的成语,如“心胸狭窄”、“胸无点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很啮檗吞针,不肯和别人合作。2. 初中生:这个社交平台上有很多人啮檗吞针,对不同的观点毫不容忍。3. 高中生:他的个性很啮檗吞针,从不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指导。4. 大学生:有些人啮檗吞针,不肯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导致自己无法成长。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要避免啮檗吞针的行为,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