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骨
máo gǔ
  • 拼 音:máo gǔ
  • 注 音:ㄇㄠˊ ㄍㄨ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毛发与骨骼。 唐 刘禹锡 《桃源行》:“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云》:“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宋 陆游 《夜汲井水煮茶》诗:“肺腑凛清寒,毛骨亦苏省。”
    (2).谓人的骨相容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下》:“ 祖士少 风领毛骨,恐没世不復见如此人。”《晋书·元帝纪》:“ 琅邪王 毛骨非常,殆非人臣之相也。” 前蜀 韦庄 《寄薛先辈》:“不説文章与门第,自然毛骨是公卿。”

  • 基本含义
    形容极为清楚、明显,没有一丝一毫的疑惑。
  • 详细解释
    毛骨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事物非常清晰明了,没有一丝一毫的疑惑。它常常用来描述人的眼力、辨别能力和思维的敏锐程度。
  • 使用场景
    毛骨常常用于赞美一个人的眼光敏锐、洞察力强,或者描述一个人的思维清晰、观察细致入微。这个成语在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事物的把握非常准确,没有任何疑惑。
  • 故事起源
    毛骨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当时,晋国的襄公被楚国的围攻压得喘不过气来,他找到了一个名叫毛骨的智者,希望他能够给出一个好的建议。毛骨告诉襄公:“我看到楚军从左边过来,他们的步伐非常整齐,而且没有任何犹豫。这说明他们已经准备好了进攻。”襄公听后大为震惊,对毛骨的眼力和洞察力赞不绝口。从此以后,毛骨成为了形容人眼光敏锐、洞察力强的代名词。
  • 成语结构
    毛骨由两个字组成,其中“毛”是名词,表示细小的毛发;“骨”是名词,表示人体的骨骼。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事物非常清晰明了,没有一丝一毫的疑惑。
  • 例句
    1. 他的眼力真是毛骨悉数,一眼就看出了这幅画的价值。2. 她的观察力非常敏锐,对于环境中的细节毛骨悉数。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毛骨”比作人体的眼睛和骨骼,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眼睛和骨骼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们都与清晰明了、没有疑惑的意义相联系。
  • 延伸学习
    你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的例句和故事来加深对毛骨这个成语的理解。此外,你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一目了然”、“洞若观火”等,来扩充你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看到了一只毛骨悉数的小鸟,它的羽毛非常漂亮。2. 初中生:他的观察力非常毛骨悉数,一眼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的关键。3. 高中生:她的眼力真是毛骨悉数,居然能够从这么多人中找到我。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毛骨”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