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灾
kàng zāi
  • 拼 音:kàng zāi
  • 注 音:ㄎㄤˋ ㄗㄞ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抗灾 kàngzāi
    [fight natural calamities] 用各种方法抗御自然灾害

  • 详细解释

    在遭受灾害时,采取各种措施,以减轻损失。

  • 基本含义
    抵抗灾难,应对灾害
  • 详细解释
    抗灾是指人们在面临自然灾害或其他灾难时,积极采取措施,抵御灾害的侵袭,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 使用场景
    抗灾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遭遇灾害时的勇敢和坚强。可以用于表扬那些在自然灾害中表现出英勇抵抗的人们,也可以用于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
  • 故事起源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记载了一个故事,说当时秦朝发生了大旱,百姓们生活困苦,无法抵抗灾害。而主父偃却不屈服于困境,积极采取措施,组织人们抗灾,最终成功度过了灾难。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抗灾”这个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动宾结构,由“抗”和“灾”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在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灾。2. 这个小山村经历了多次洪水,但村民们始终坚持抗灾,重建家园。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抗灾的发音“kàng zāi”与“抗在”相似,把灾难留在外面,不让其进入。
  •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一些抗灾的方法和技巧,学习如何提前预防和应对不同类型的灾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学会抗灾,保护好自己和家人。2. 初中生:抗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 高中生:在抗灾过程中,团结合作是非常重要的。4. 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习抗灾经验,为社会的安全稳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