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
sān yuàn
  • 拼 音:sān yuàn
  • 注 音:ㄙㄢ ㄧㄨㄢ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唐 制,御史台设三院:台院,置侍御史;殿院,置殿中侍御史;察院,置监察御史。 宋 仍 唐 制,有三院大夫。《新唐书·百官志三》:“御史臺,大夫一人……中丞为之贰。其属有三院,一曰臺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 唐 韩愈 《太原王公神道碑铭》:“歷御史,属三院,止尚书郎。”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御史臺故事:三院御史言事,必先白中丞。”又 清 初改内阁为三院,即弘文院、秘书院和内院。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国初定三院》:“ 文皇 践祚之初,改内阁为三院,曰弘文,曰秘书,曰内院,皆置大学士、学士等官。”

  • 基本含义
    指官府、法院、学校三个机构。
  • 详细解释
    三院是指官府、法院和学校三个机构,代表了社会管理、司法和教育三个方面的重要机构。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地方的社会管理、司法和教育机构齐全、完善。
  • 使用场景
    可以用于形容一个地方的社会管理、司法和教育机构发达,例如:“这个城市的三院都很规范,社会秩序非常好。”
  • 故事起源
    成语“三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古代,官府、法院和学校被认为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教育人民的重要机构。因此,人们用“三院”来形容一个地方的社会管理、司法和教育机构齐全、完善。
  • 成语结构
    三院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这个城市的三院都很健全,社会秩序非常好。2. 在这个地方,官府、法院和学校被称为“三院”。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三个汉字“三院”分别与“官府”、“法院”和“学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图像,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官府、法院和学校的历史和功能,以深入理解“三院”成语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校、法院和官府都在同一个地方,很方便。2. 初中生:社会发展需要有健全的三院,才能保持社会秩序。3. 高中生:官府、法院和学校是社会运行的三个重要支柱,相互合作才能实现社会稳定和人民的教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