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
hún tun
  • 拼 音:hún tun
  • 注 音:ㄏㄨㄣˊ ㄊㄨㄣ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馄饨 húntun
    [dumpling won ton] 以面团皮包裹馅心后,放在汤水中煮熟,和汤同时食用

  • 英文翻译

    1.dumpling soup; wonton; huntun

  • 详细解释

    亦作“餫飩”。1.一种面食。用薄面片包馅做成。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酒食》:“今衣冠家名食,有 萧 家餛飩,漉去汤肥,可以瀹茗。”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上·痢》:“水穀痢、小儿疳痢,﹝樗白皮﹞并水和作餫飩煮食。”《水浒传》第三回:“ 郑屠 道:‘却纔精的,怕府里要裹餛飩,肥的臊子何用?’”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冬至》:“夫餛飩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 张天翼 《大林和小林》第二章:“ 皮皮 ,你们要是遇见了馄饨担子,就叫他挑到我这儿来,我要吃馄饨。”
    (2).指馒头。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饼,麵餈也。《方言》谓之餛飩,又谓之餦。然餛飩即今馒头耳,非饼也。京师谓之饝饝。”
    (3).用来渡水的浮囊。 清 余庆远 《维西见闻记》:“餛飩,即《元史》所载革囊也。不去毛而躉剥羖皮,扎三足,一足嘘气其中,令饱胀,扎之,骑以渡水,本 蒙古 渡水之法,曰皮餛飩。”

  • 基本含义
    形容事物混杂、杂乱无章的样子。
  • 详细解释
    馄饨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面食,由面粉和各种馅料制成。成语“馄饨”比喻事物混杂、杂乱无章的样子,常用来形容事物的混乱、杂乱无序的状态。
  • 使用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馄饨”来形容一些混乱、杂乱无序的情况,比如:工作场所的管理混乱、会议讨论的无序等。
  • 故事起源
    成语“馄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的小说《水浒传》。故事中,有一位名叫李逵的英雄人物,他在江湖上以善战而闻名。有一次,李逵在打斗中,因为手中的刀折断了,便用刀柄继续战斗。后来,人们就用“馄饨”来形容李逵的刀法,形容事物的混乱、杂乱无序的样子。
  •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1. 这个会议讨论得太馄饨了,根本无法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2. 这个办公室的管理太馄饨了,大家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 记忆技巧
    可以将“馄饨”与混乱、杂乱无序的情景联系起来,形成联想图像,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馄饨”相关的成语,比如“馄饨不及瓦罐”,进一步丰富对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教室里的书桌被弄得馄饨一片,找不到自己的书包了。2. 初中生:学校的食堂排队的人太多了,弄得整个食堂馄饨不堪。3. 高中生:复习资料太多,整理起来太馄饨了,不知道从何开始。希望这份学习指南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