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绺
jiǎn liǔ
  • 拼 音:jiǎn liǔ
  • 注 音:ㄐㄧㄢˇ ㄌㄧㄨ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翦柳 ”。剪破他人衣衫,掏取财物,即扒窃。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一折:“这老子倒乖,哄的我低头自取,你却叫有翦綹的,倒着你的道儿。”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由你写!或是跳墙驀圈,翦柳搠包儿,做上马强盗,白昼抢夺,或是认道士,认和尚,养汉子,你则管写不妨事。” 明 吾丘瑞 《运甓记·纫衣被贼》:“撇白翦綹,当做顽皮;走脊飞簷,视同儿戏。” 清 冯桂芬 《与李方赤太守书》:“ 北寺 一带,夙为丐藪,翦綹、挖包、抢帽之事,日不絶闻。”

  • 基本含义
    指剪去头发的尾巴,比喻削减不必要的东西或破除顽固的陋习。
  • 详细解释
    翦绺是由“翦”和“绺”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翦意为剪切,绺意为头发的尾巴。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剪去头发的尾巴,比喻削减不必要的东西或破除顽固的陋习。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或者陋习,这些东西或者陋习会拖累我们的发展和进步。而翦绺的意义就是要我们及时剪除这些不必要的东西,让自己更加轻松和自由。
  • 使用场景
    翦绺这个成语可以用在各种场景中,比如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当我们面对一些不必要的工作任务或学习内容时,可以用翦绺来表达我们要削减这些不必要的东西,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或学习。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如果遇到一些不必要的争吵或者误解,我们也可以用翦绺来表达我们要破除这些顽固的陋习,以便更好地和他人相处。
  • 故事起源
    翦绺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管子·牧民》。故事讲述了一个牧民为了让羊更加灵活和敏捷,剪去了羊的尾巴。这样一来,羊就不会被尾巴绊住,更加轻松地奔跑和跳跃。后来,人们将这个故事引申为削减不必要的东西或破除顽固的陋习的比喻。
  • 成语结构
    翦绺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翦”和名词“绺”组成。动词“翦”表示剪切,名词“绺”表示头发的尾巴。
  • 例句
    1. 他决定翦绺自己的学习计划,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2. 她翦绺了自己的衣橱,把不再穿的衣服都捐赠了出去。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翦绺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只羊剪掉了尾巴后,更加灵活和自由地奔跑和跳跃的场景。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我们记住翦绺的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翦绺相关的成语或词语,比如“翦彩”、“翦图”等。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翦绺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翦绺自己的书包,把不必要的东西都清理掉。2. 初中生: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我决定翦绺自己的学习方法。3. 高中生:我要翦绺自己的社交圈子,剪掉那些对我没有好处的人。4. 大学生:毕业后我要翦绺自己的简历,去掉那些与工作无关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