惕厉
tì lì
  • 拼 音:tì lì
  • 注 音:ㄊㄧˋ ㄌ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释义]
    (动)〈书〉警惕,戒惧。
    [构成]
    并列式:惕+厉

  • 详细解释

    ◎ 惕厉,惕励 tìlì,tìlì
    [be on guard against;be vigilant] 警惕,戒惧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易·乾》
    日夜惕厉,思自降损,居不求安,食不念饱。——《后汉书·马皇后纪》
    亦作“ 惕励 ”。警惕谨慎;警惕激励。语出《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任贤惕厉,宵衣旰食,詎追三五之遐轨,庶绍祖宗之鸿绪。” 宋 王禹偁 《右卫将军秦公墓志铭》:“公谨俭惕厉,卒以无咎。”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邇年以来,邦家多故,庙乏善策,外有强邻,正君子惕励之时。” 清 魏源 《<简学斋诗集>序》:“乃今读其诗,清深肃括之际,常有忧勤惕厉之思。”

  • 基本含义
    谨慎警觉,严肃认真
  • 详细解释
    惕厉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惕”意为警惕、警觉,表示谨慎小心;“厉”意为严肃、认真,表示态度严肃。惕厉合在一起,表示对事情保持警觉和严肃认真的态度。
  • 使用场景
    惕厉常用于描述人们在处理事情时应该保持的态度。比如,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工作中非常谨慎小心、严肃认真,不敢有丝毫马虎的态度。
  • 故事起源
    关于惕厉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然而,惕厉这个成语在古代文学中经常被使用,说明其在古代就有一定的流行程度。
  • 成语结构
    惕厉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无固定的结构。
  • 例句
    1. 在面对困难时,他总是保持着惕厉的态度,从不掉以轻心。2. 这个项目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要惕厉对待,不能有半点马虎。3. 在考试前,学生们都非常惕厉地备考,以确保取得好成绩。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惕厉”这个成语与“谨慎小心、严肃认真”这两个词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将“惕”想象成一个小心谨慎的人,而“厉”则表示严肃认真的态度。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惕厉相关的成语,如“谨小慎微”、“严以律己”等,以扩大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惕厉对待学习,不能草率应付。2. 初中生:考试前,我会惕厉备考,以确保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面对高考,我会保持惕厉的态度,严肃对待每一门科目。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我会惕厉对待工作,以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