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囿
wén yòu
  • 拼 音:wén yòu
  • 注 音:ㄨㄣˊ ㄧㄡ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文章园地。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余监抚餘閒,居多暇日,歷观文囿,泛览辞林。” 唐 骆宾王 《上郭赞府启》:“又以家传素业,弋书林而骋志;少奉庭训,践文囿以渔魂。” 明 方孝孺 《悯知赋》:“博载籍之渊粹兮,骋俊力於文囿。”
    (2).指文学之士。《文选·范晔<乐游应诏诗>》:“轩驾时未肃,文囿降照临。” 吕延济 注:“文囿,谓文学之士。”

  • 基本含义
    指受限于文化知识的狭隘境地,无法拓宽眼界和扩展思维。
  • 详细解释
    文囿意为囿于文化,形容人的见识受限制,思维狭窄,难以开阔思想。这个成语主要用来批评那些知识面狭窄,缺乏开放思维的人。
  • 使用场景
    可以用于形容个人或群体在某一领域的知识和见识受限,无法拓宽眼界和思维。也可以用来警示自己不要被囿于某一领域,要注重全面发展。
  • 故事起源
    成语“文囿”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中》。在这个故事中,韩非子与左中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们在讨论学问的时候,左中认为只有学习经书才能获得真知,而其他知识都是无用的。韩非子对此提出了质疑,并用“文囿”来形容左中的狭隘思维。
  • 成语结构
    文囿是一个形容词和名词的组合,其中“文”表示文化知识,“囿”表示受限。结合起来形容人的知识面狭窄。
  • 例句
    1. 他一直只关注文学,完全陷入了文囿之中。2. 学习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还要避免陷入文囿的境地。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文囿”拆分为“文”和“囿”,并联想到一个人被困在一个小小的文化知识圈里,无法拓宽视野和思维。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也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墨守成规”、“井底之蛙”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囿于只学习数学,我还想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2. 初中生:他只看小说,从不阅读其他类型的书籍,真是太文囿了。3. 高中生:拓宽视野是我们成长的必要条件,不要被文囿所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