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风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拼音: xiǎo ér jīng fēng

    解释: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证,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又称“惊厥”,俗名“抽风”。任何季节均可发生,一般以1—5岁的小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其证情往往比较凶险,变化迅速,威胁小儿生命。西医学称小儿惊厥。其中伴有发热者,多为感染性疾病所致,不伴有发热者,多为非感染性疾病所致,除常见的癫痫外,还有水及电解质紊乱、低血糖、药物中毒、食物中毒、遗传代谢性疾病、脑外伤、脑瘤等。

    急惊风病因以外感六淫、疫毒之邪为主,偶有暴受惊恐所致。

    外感六淫,皆能致痉。尤以风邪、暑邪、湿热疫疠之气为主。小儿肌肤薄弱,腠理不密,极易感受时邪,由表入里,邪气枭张而壮热,热极化火,火盛生痰,甚则人营人血,内陷心包,引动肝风,出现高热神昏、抽风惊厥、发斑吐衄,或见正不胜邪,内闭外脱。若因饮食不节,或误食污染有毒之食物,郁结肠胃,痰热内伏,壅塞不消,气机不利,郁而化火。痰火湿浊,蒙蔽心包,引动肝风,则可见高热昏厥,抽风不止,呕吐腹痛,痢下秽臭。

    小儿神气怯弱,元气未充,不耐意外刺激,若目触异物,耳闻巨声,或不慎跌仆,暴受惊恐,使神明受扰,肝风内动,出现惊叫惊跳,抽搐神昏。

    总之,急惊风的主要病机是热、痰、惊、风的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其主要病位在心肝两经。小儿外感时邪,易从热化,热盛生痰,热极生风,痰盛发惊,惊盛生风,则发为急惊风。

  • 基本含义
    指年幼的孩子得了风寒所引起的疾病。
  • 详细解释
    小儿指幼童,惊风指因风寒引起的疾病。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小孩子得了风寒后的症状,如发烧、咳嗽、打喷嚏等。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比喻事物初次受到外界的风吹草动,就立刻出现不良反应或恶劣情况。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告子上》:“君子之于小人也,若小儿之惊风。”孟子在这句话中用小儿惊风来比喻小人对于君子的惊慌失措,形象地表达了小人见到君子就像小孩子得了风寒一样慌张的情况。
  •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动词
  • 例句
    1. 他刚出道时就遇到了一些小麻烦,就像小儿惊风一样,不过他很快就适应了。2. 这个项目刚开始就遇到了一些问题,就像小儿惊风一样,但我们找到了解决办法。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小孩子得了风寒后的症状来记忆这个成语,如发烧、咳嗽、打喷嚏等。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小题大做”、“小巧玲珑”等,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生病了,他像小儿惊风一样,发烧、咳嗽,不能去上学。2. 初中生:考试前一天,我突然得了感冒,就像小儿惊风一样,让我很焦虑。3. 高中生:这个新生对于大学的生活感到很陌生,就像小儿惊风一样,不知道该怎么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