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讨
zhèn tǎo
  • 拼 音:zhèn tǎo
  • 注 音:ㄓㄣˋ ㄊㄠ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镇压讨伐。《三国志·魏志·裴潜传》:“前太守莫能治正, 太祖 欲授 潜 精兵以镇讨之。”

  • 基本含义
    用武力或法律手段来制止、平息反抗或叛乱。
  • 详细解释
    镇讨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镇意为镇压、制止,讨意为讨伐、平息。镇讨的基本含义是通过武力或法律手段来制止、平息反抗或叛乱的行为。
  • 使用场景
    镇讨一词常用于描述政府或军队对叛乱、暴乱等行为的镇压和平息。也可以用于描述个人或集体对某种不正当行为的制止和打击。
  • 故事起源
    镇讨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原本形容周文王平定殷商的战争行动。后来,镇讨逐渐演变为指制止叛乱、平息暴乱的行为。
  •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镇和讨。
  • 例句
    1. 政府决定派遣军队镇讨恐怖分子。2. 警察使用武力镇讨暴力示威者。
  • 记忆技巧
    可以将镇讨的发音“zhèn tǎo”与“阵讨”进行联想。阵意为队伍,讨意为讨伐。通过队伍的力量来讨伐反抗者,即为镇讨。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镇讨相关的成语,如镇定、讨好、讨伐等,以加深对该词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镇讨了不守纪律的同学。2. 初中生:政府派军队镇讨了恐怖分子。3. 高中生:警察使用武力镇讨了暴力示威者。4. 大学生:公司采取法律手段镇讨了侵权行为。5. 成年人:他们联合起来镇讨了不公正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