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
zuò dì
  • 拼 音:zuò dì
  • 注 音:ㄗㄨㄛˋ ㄉ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坐在地上。《晏子春秋·谏下九》:“ 景公 猎休,坐地而食。 晏子 后至,灭葭而席。公不説,曰:‘寡人不席而坐地,二三子莫席,而子独搴草而坐之,何也?’”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上·坐地席上》:“古无凳椅,席地而坐,故坐字从土。”
    (2).坐着;坐。《朱子语类》卷一○四:“ 延平先生 尝言,道理须是日中理会,夜里却去静处坐地思量,方始有得。”《水浒传》第七回:“ 智深 叫道:‘都来廨宇里坐地説话。’” 聂绀弩 《韩康的药店》:“不知今天甚风吹得大叔到小人寒舍?怎不请到店内坐地?”
    (3).犹轻易;就地。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二:“此君学道来已数百年,始今得任,子乃坐地获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幸得 老西儿 听了,知道写的不错,连忙取回借据,辞了出来,去划了一万银子给他。那人坐地分了四百元。” 克非 《春潮急》四三:“ 徐锅巴胡 一看他脸色,知道买卖不难做成。但又耽心象昨天叫他煽动闹粮给 文如仁 施加压力一样,只打坐地冲锋,实际并不出马。”

  • 基本含义
    指在分赃时,不必移动,就可以轻松地分配到自己的份额。
  • 详细解释
    坐地分赃是一个财经类的成语,意思是在分赃时,不需要费力移动,就能轻松地分得自己的份额。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利用现有的资源、地位或机会,轻松地获得利益。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利用现有的条件或机会,轻松地获得利益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在团队合作中不努力工作,却能从中获得好处的情况。
  • 故事起源
    成语“坐地分赃”最早出现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故事中,淮阴侯刘邦在起义时,与项羽共同领导军队,攻打秦朝。攻破咸阳后,刘邦因功被封为淮阴侯,但他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想要分得更多的土地和财物。于是,他在咸阳城中坐着不动,让手下的部将去分配土地和财物,自己什么都不做,却能分得很多。这个故事中的坐地分赃成了后来的成语。
  • 成语结构
    动词+地+动词+宾语
  • 例句
    1. 这个人很懒,总是坐地分赃,从不主动参与工作。2. 在团队中,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而不是坐地分赃。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坐在地上,不需要费力移动就能分到自己的份额,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有关财经类的成语,如“一本万利”、“投鼠忌器”等,可以扩大词汇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和那个坐地分赃的同学一起做作业,他总是不努力,却能得到好成绩。2. 初中生:老师应该公正评分,不应该让那些坐地分赃的同学得到好成绩。3. 高中生:在班级里,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而不是坐地分赃,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