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吾
zhī wú
  • 拼 音:zhī wú
  • 注 音:ㄓㄧ 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支吾 zhīwu
    [prevaricate;equivocate] 用含混的话搪塞
    支吾回答

  • 近义词

    敷衍、马虎、搪塞、苟且、将就、草率、塞责、应付

  • 英文翻译

    1.prevaricate; equivocate; hum and haw

  • 详细解释

    亦作“ 支梧 ”。亦作“ 支捂 ”。1.犹支撑。抵挡;支持住不倒下。《旧五代史·僭伪传三·孟知祥》:“ 知祥 虑 唐 军骤至,与 遂 閬 兵合,则势不可支吾。” 宋 司马光 《乞进呈文字第四札子》:“况今已立秋,兼臣自体当得筋力差胜於前,可以支梧。只是无人扶掖,全拜起不得。”《朱子语类》卷一○八:“如人病寒下热药,少间又变成燥势;及至病热下寒药,少间又变得寒。到得这家计坏了,更支捂不住。”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三折:“这路崎嶇,水縈紆,急得我战钦钦不敢望前去;况是棒疮发,怎支吾?” 清 黄宗羲 《朱康流先生墓志铭》:“先生屈其经世之业,以支吾八口,泊然不见喜愠之色。” 康濯 《灾难的明天》:“ 春妮子 一扭身支吾着走了。她全身冰冷,没一点劲,回到家里俯在炕上躺着。”
    (2).引申为抗拒。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词色朗厉,若不可支梧。”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二折:“逼得得他忍飢受冷,并不敢半句支吾。”
    (3).对付;应付。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西贼姦计,大未可量,朝廷当奬励逐路帅臣,豫作支吾。”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如此时此际文情艰澁,勉强支吾,则朝气昏昏,到晚终无晴色,不如不作之为愈也。”《红楼梦》第一○一回:“﹝ 凤姐 ﹞见过 王夫人 ,支吾了一件事,便过来到 寳玉 房中。”
    (4).排遣。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纵然酬得今生志,着甚支吾此夜长?”
    (5).讲话含混躲闪;用含混闪烁的话搪塞。《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饮食中间, 冯公 问其乡贯出身, 承信 言语支吾,似有羞愧之色。”《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日则同食,夜则同卧,如此三年, 英臺 衣不解带, 山伯 屡次疑惑盘问,都被 英臺 将言语支吾过了。” 巴金 《家》三三:“五婶向他追问,他总是一味支吾,后来五婶追问得急了,他才说是弄掉了。” 郭沫若 《南京印象》十二:“由七点到十二点,足足有五个钟头。大员们的种种拖延或支吾,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意义!”
    (6).犹豫,踌躇。 宋 王明清 《挥麈馀话》卷二:“ 张太尉 冷笑:‘我别有道理。待我遮里兵才动,先使人将文字去与番人。万一支吾不前,交番人发人马助我。’”《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一番信到,一番使妾倍支吾;几度诗来,几度令人添寂寞。”
    (7).窘迫局促。 清 戴名世 《范增论》:“ 项王 欲自帝,则有 义帝 在也;既王诸将,而己亦称王,则无以自别异,於是立号为 西楚霸王 。盖其情见势絀,支吾甚矣。”

  • 基本含义
    支吾指的是说话含糊不清、言不由衷、支支吾吾、含混不清。
  • 详细解释
    支吾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说话的人含糊不清、言不由衷、支支吾吾、含混不清。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说话模棱两可、回避真相、不敢直接表达自己观点的人。
  • 使用场景
    支吾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回答问题或表达意见时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不敢直接表达自己观点的情况。它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回避问题、不坦诚相对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自己在面对尴尬或困惑时表达不清楚的情况。
  • 故事起源
    支吾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据说,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子产的贤人,他因为在政治上不愿意妥协而被迫辞职。当他被问到是否愿意重新担任职务时,他回答说:“吾有支,吾无支。”这种含糊不清的回答被人们称为“支吾”,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成语。
  • 成语结构
    支吾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支”和“吾”分别代表了含糊不清、言不由衷、支支吾吾、含混不清的意思。
  • 例句
    1. 他就是个善于支吾的人,从来不敢直接回答问题。2. 这个政治家在面对难题时总是支吾其词,不敢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支吾”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说话时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支支吾吾,形象地展示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之相关的成语,如“支支吾吾”、“含糊其辞”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回答问题时总是支吾不清,让老师很生气。2. 初中生:面试时,他因为支吾的回答而没能获得这个工作机会。3. 高中生:政治家在面对记者的提问时常常支吾其词,不敢明确回答。4. 大学生:有些人喜欢支吾其词,逃避责任和承诺。5. 成年人:在处理问题时,我们应该坦诚相对,而不是支吾其词。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支吾”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