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腐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卖腐 - 简介

    卖腐也俗称为(麦麸)是指靠一切美形的男性,以及男性与男性之间的恋爱感情等断背话题为炒作点吸引眼球的招数,一些影视剧常用此为卖点。近义于“百合”、“耽美”等词。

    “腐女”源自日语,由同音的“妇女子”(ふじょし)转化而来,是指对动漫和影视作品中男男主角的爱情或者暧昧有幻想的女性,和女同性恋并没有必然联系。在日本由于她们消费能力高,而且对男男恋爱的情节又需求甚殷,于是日本动漫中的BL(Boy’s Love)市场因她们的爱好而不断成长,这些热爱BL作品的女子也因此自嘲“腐女”。

    现在国内影视圈里也意识到了腐女的力量,从创作之初到演员选角再到最后的宣传阶段都刻意投其所好,比如双生再加上多位男配角的戏码越来越多,经纪公司也非常愿意拿旗下的男艺人之间的关系来做文章,俗称“卖腐”。

    而在国际上,这种创作趋势已经有了一个专有名词“Bromance”(Brother+Romance)。电影《心灵捕手》里的威尔和查克,美剧《老友记》的乔伊和钱德勒,还有现实世界里好莱坞的两位重量级青年才俊马特·戴蒙和本·阿弗莱克甚至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被主持人公开拿来开玩笑,而且还当着人家老婆的面。美国人的“卖腐”情结也不浅。

    去年年初,美国杂志《TV Guide》在报道美剧《豪斯医生》时,首次使用这个词汇来形容剧中豪斯医生和威尔逊大夫的朋友关系。到年底盖·里奇导演的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宣传期间,主演小罗伯特·唐尼亲自用了这个词来形容电影里福尔摩斯和华生的关系,自此这个词得以发扬光大。

    福尔摩斯的老祖宗英国人看不顺眼了,要“卖腐”谁能又能卖得过莎士比亚老家的人呢,人家早就拿传说中的亚瑟王和巫师梅林做出了《梅林传奇》,今年夏天推出的3集《福尔摩斯》更是小菜一碟。此剧刚开播就席卷全球,连美国人也立刻打算翻拍,完全颠覆经典,连华生都是刚刚从伊拉克战场归来,唯一不变的就是福尔摩斯和华生之间的Bromance,这足以证明当今世界腐女群体的强大。回想起来,当初《天堂口》里并无同性恋情节的张震和吴彦祖居然入围了威尼斯影展当年新设的“断臂狮奖”,如果它晚个一两年再上映,这部戏的评价说不定完全不一样,还正赶上了时髦。

    卖腐 - 现象

    《神探夏洛克》和《梅林传奇》再添上《邪恶力量》和《妙警贼探》,《夏威夷特警组》、《火炬木小组》 、《NCIS:LA》、《我欲为人》《豪斯医生》把这些看似互不相干的剧名一字排开,仔细看看,便能总结出一个字——“腐”(在网络语言中指热衷于幻想男男爱情)。

    无独有偶,好莱坞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在进行宣传的时候,也是公然将福尔摩斯和华生之间的亲密摆上了台面。新版的福尔摩斯肌肉健壮、痞气邋遢;而小说印象里始终处于跟班地位的华生,倒是变得衣冠楚楚,时髦有型。制片人选择小罗伯特·唐尼和裘德·洛这两位外形出众,女性粉丝遍及全球的男明星来出演主人公,会不会擦出火花已经不是不再是个问题,问题在于擦出怎样的火花。

    女主角瑞秋·麦克亚当斯说过,这是一个有关福尔摩斯和华生之间的爱情故事。而男主角小罗伯特·唐尼在接受采访时也坦承“这是一种潮流”,还说:“如果你问我剧情是什么,我会说,剧情就是华生想要离开我,而我努力留住他在我身边并阻止华生结婚。”哇,这不是公然卖腐是什么。

    《艋舺》的主创团队上《康熙来了》节目的时候,阮经天和赵又廷当着广大电视观众的面“表演”亲吻戏,为影片进行了一次火辣辣的宣传,绝对赚得女粉丝的高分贝尖叫。优酷网上这段视频在1个多月时间内被点击了近5万次,而土豆网上仅一段相关图片剪辑也有接近2万人进行点击。CTR明星指数2010年1月1日-3月15日的互联网新闻监测数据显示,与《艋舺》直接相关的新闻有212条,与《大侦探福尔摩斯》直接相关的新闻有259条。而其中,出现了“断背”、“同志”、“腐”、“萌”之类关键字的就分别占到总数22.6%和23.6%,比例之高令人惊叹。《艋舺》目前在台湾的票房接近3亿元,《大侦探福尔摩斯》则在全球席卷3.88亿美元,影片的续集拍摄也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卖腐”现在并不是为了迎合小部分明星粉丝而设计的小花招,俨然已经成为大众消费中的一种普遍的文化产品模式。在宣传期间,标榜自己的作品有腐点,就能引起大量关注,如果共演的同性演员之间能真真假假地传出些什么,则更有锦上添花之效。

  • 基本含义
    指散布或宣扬淫秽、低俗、庸俗等内容,以吸引眼球或获取利益。
  • 详细解释
    卖腐一词源自日本,原意为销售腐烂的食物。在中国,卖腐常用于形容某些媒体或个人故意制造低俗、庸俗等内容,以吸引大众注意或谋取经济利益的行为。
  • 使用场景
    常见于媒体报道、社交媒体评论、网络论坛等场合,用来指责那些故意制造低俗内容以吸引眼球的行为。
  • 故事起源
    卖腐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的动漫作品中,用于形容某些漫画或动画故意制造低俗、庸俗内容,以吸引读者或观众的注意。后来,这个词逐渐传入中国,并被广泛使用。
  • 成语结构
    动词+名词
  • 例句
    1. 这家媒体总是卖腐,没有一点文化内涵。2. 他的言论充满了卖腐的味道,完全没有真正的价值观。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卖腐”与“腐烂”的音近,同时想象一下腐烂的食物会散发出令人不悦的气味,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词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除了卖腐,还有一些类似的词语,如卖弄、卖俏等,它们都有着类似的含义,用来形容故意展示自己的不良特质或吸引他人注意的行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个同学总是卖腐,老师都会批评他。2. 初中生:那个网红的视频充满了卖腐的元素,很多同学都喜欢看。3. 高中生:现在的一些综艺节目为了收视率,不惜卖腐,真是有点过分了。4. 大学生:一些自媒体卖腐,只是为了吸引粉丝,缺乏真正的内涵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