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作文 学门教育

查词语

赶婚

拼音:

拼音:

注 音:

繁体字:

基本解释

赶婚 - 简介

赶婚指的是一种群体扎堆在某段时间结婚的现象,往往与吉庆迷信或节假等特殊日期有关。临近岁末,很多年轻人纷纷提前婚期。也有很多年轻人因工作繁忙不得不举办完婚礼就回到工作岗位上。

赶婚 - 原因

节假

赶婚-排队登记结婚

由于工作的繁忙,很多人在国家规定的假期结婚,如国庆,五一等节假日期。都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是主因。然而,婚礼毕竟是见证恋人爱情的神圣仪式,不少新人也想尽办法弥补时间的缺憾,有的将婚礼交给婚庆公司,有的则自己设计婚礼流程,个性化的婚礼仪式也日益受到青年人的青睐。而随着“八零后”主力结婚人群的壮大,新人们对所谓的结婚要挑“黄道吉日”的传统做法,有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见解。

大事件

吉利的大事发生的时候,也是赶婚的时候,如在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兴宁市398对情侣选择当天登记结婚,这是该市有史以来结婚登记人数最多的一天。广州市2008年8月8日当天全市38个婚姻登记处共受理结婚登记预约4030对。

赶婚 - 问题

结婚成本增加,婚庆费用上涨,助涨二手房热潮,服务供不应求,投诉上涨。

投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宣传不清,有误导嫌疑。某婚纱店对外宣传提供的相册为加厚杂志册,消费者以为是将照片制版,然后用厚铜版纸印刷,制成类似杂志的样式。可最后交付的时候,却只是把洗好的照片贴在纸板上的普通相册。常有消费者投诉经营者不能按约定时间交付照片,或拖延提供赠品。

二是合同上注明“加长林肯”,结果却变成了“小宝马”,一些婚车晚到,甚至不到。

三是产品质量难保证。有的相片颜色与样片不符。相框有异味、相册装订粗糙;还有的设计祝福语中有错别字、电子相册甚至无法播放。

赶婚 - 注意

上海浦东消保委提醒消费者,选择婚庆公司一定要慎重,货比三家。签合同前要先验看其营业执照是否有婚庆服务的许可;签合同要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避免概念模糊,比如婚车不能只写轿车,要把婚车的牌子、型号、款式,甚至颜色等写在合同里;最重要的是要保留好相关凭证,在发生纠纷时,及时与行业协会联系或向消保委投诉。

赶婚 - 解读

透出社会文明的缺失

无论年末赶婚,抑或猴年生子,本是生活中事;可一旦成为一种流行跟风现象,透出国人行为的群体性内涵,就变成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这种散播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说大不大,但从中却映射出了一些人素质不高这样一个事实。对此,宋林飞觉得,不能将认识简单化,而应该沉下心来研究。尤其像这种较大面积的群体行为流行,其实反映了社会文明程度亟需提升这样的大问题。

经济发展了,社会文明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不能不说是发展中的一种缺失。社会文明,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这不仅是公共场合的礼貌交谈、排队有序,同时也浸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与取向中,进而体现出一个国家、城市的文化根基。 经济要继续较快发展,需要社会的和谐共生。流言与“时从”现象将留给人们深深的思考。

深层是一种“文化迷失”

无春不宜婚,这种民间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社会发展至今日,如此流言再度甚嚣尘上并且广为流传却让人匪夷所思。虽然“清醒”,但还是“跟从”;明知“荒谬”,却仍“流传”,这的确令人费解。在所谓的“趋吉避凶”的理由后面,隐藏的是人们在社会机器高速运转下,对自身命运、未来前途的不确定感、不安全感。

宋林飞说,上世纪60年代,嬉皮士、光头乐队、朋克摇滚在西方社会曾一度甚为流行,这在我们国家没出现过;可是现在,一些“新式迷信”、“疑似迷信”和流言之类的东西在国内却出现了盛行的迹象,从深层次看,是一种“文化迷失”现象。两者虽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物质文明的较快发展,掩藏不住精神文明发展不够的失调。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没有认知能力,更多的是表现在行为缺乏辨别能力上。什么是合理、科学的行为方式?在很多人的眼里,跟着大家做就是合理、科学的。

网络传播新特点

当然,流言问题的产生,和传播渠道也是关系密切。除了人际和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外,现在又多了一个网络。虽然网络的引导性要弱一些,但是由于虚拟空间自由度高,加上传播又相当迅捷,因此一旦出现某些不良信息,就很容易相互感染。不可否认,流言从传播流行到行为跟从,在很大程度上是网络“传染”的结果。如果头脑里没有鉴别、抵御意识的话,就会不知不觉染上这种“流感”。这种病毒性消息在网络空间的肆意流行,不仅已经成为一种网络病理现象,并正在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如果相应的防御生态与抵御机制还没有形成,要抗拒流言殊为不易。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