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举
bǎi jǔ
  • 拼 音:bǎi jǔ
  • 注 音:ㄅㄞˇ ㄐㄨ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柏莒 ”。古地名。 春秋 楚 地。公元前506年, 楚 围 蔡 , 吴 救之,大败 楚 师于此。故址在今 湖北 麻城县 境,具体所在说法不一:一说为 麻城 东北的 柏子山 与 举水 的合称;一说在 举水 入 长江 口以南的 举洲 ;一说即 麻城 东南 举水 所出 龟峰山 。《春秋·定公四年》:“冬十有一月庚午, 蔡侯 以 吴子 及 楚 人战于 柏举 , 楚 师败绩。” 杜预 注:“ 柏举 , 楚 地。”《吕氏春秋·首时》:“ 子胥 乃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鬭。六年,然后大胜 楚 于 柏举 。”《淮南子·诠言训》:“ 楚 胜乎诸夏而败乎 柏莒 。” 高诱 注:“莒,《春秋》作举。” 庄逵吉 注:“ 柏莒 即 柏举 ,古字通用也。”

  • 基本含义
    指人或事物的品质高尚,有德行和才能。
  • 详细解释
    柏举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柏”和“举”两个字组成。“柏”是指柏树,象征着高尚和坚贞不屈;“举”是指举起,表示表扬和推举。柏举的基本含义是指人或事物的品质高尚,有德行和才能。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才能出众,值得推崇和赞扬。
  • 使用场景
    柏举常用于写作、演讲和赞美他人的场合。当你想表达某个人德才兼备,品质高尚,值得赞扬时,可以使用柏举这个成语来形容他。比如在写一篇赞美教师的作文中,你可以用“柏举”来形容老师的品德和才能。
  • 故事起源
    据说,柏举这个成语的故事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孟子的哲学家,他的学问非常高深,深受人们的尊敬和推崇。有一次,孟子的学生们为他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以表达对他的敬意和赞美。在庆祝活动上,有人用柏树的枝叶搭建了一个临时的舞台,以象征孟子的高尚品质和才能。后来,人们就用“柏举”来形容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
  • 成语结构
    柏举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字组成,没有固定的词序。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词序,例如“举柏”也可以表示同样的意思。
  • 例句
    1. 他的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真是个柏举之才。2. 她是我们学校的一位柏举教师,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尊敬。
  • 记忆技巧
    要记住柏举这个成语,可以联想柏树的形象和高尚的品质。想象一棵高大挺拔的柏树,象征着高尚和坚贞不屈的品质。将柏树与举起的手势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形象的记忆,有助于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柏举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孟子的哲学思想和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还可以学习其他形容高尚品质和才能的成语,例如“德才兼备”、“才高八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校的一位柏举教师,她总是很耐心地教我们知识。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柏举之才,为社会做出贡献。3. 高中生:他的论文被评为柏举之作,展示了他深厚的学术造诣。4. 大学生:在毕业典礼上,校长赞扬了我们班的优秀学生,称他们为柏举之才。5. 成年人:他是一位柏举教授,为学生们树立了榜样。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